跖骨骨折要整天卧床吗问
跖骨骨折要整天卧床吗
-
跖骨骨折后通常不需要整天卧床,早期适当活动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并发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好处,不同时期有相应活动方式,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活动需特别注意。骨折早期进行非负重肢体活动;中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可部分负重;儿童要监督规范活动,老年人活动需谨慎并在医护指导下进行。
促进血液循环:骨折后如果整天卧床,肢体活动减少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而适当活动可以促进静脉回流,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消肿和愈合。例如,在骨折早期可以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带动静脉血液回流,研究表明,足趾的主动活动每分钟可使静脉回流增加约50%。
预防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通气功能受限,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适当活动身体,如在床上进行翻身等动作,可以促进肺部的扩张和收缩,维持正常的肺通气功能。一般来说,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次翻身时进行有效咳嗽,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约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不活动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早期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等活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研究显示,早期进行规范的下肢活动可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约60%。
具体活动方式及注意事项
骨折早期(1-2周内)
主要进行非负重的肢体活动,如足趾的主动屈伸运动,每小时可进行10-15分钟,每次每个足趾屈伸10-15次;还可以进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即绷紧小腿肌肉持续5-10秒后放松,每次可进行10-15次,每天重复多次。这些活动可以在卧床时进行,不会增加骨折部位的负重,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和恢复。
骨折中期(2-6周)
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部分负重的活动,例如使用拐杖辅助下的床边站立,刚开始每次站立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钟为宜,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和负重重量。同时,继续加强足趾和小腿肌肉的活动,并且可以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部位。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跖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注意活动的适度。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家长要监督儿童进行规范的活动,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例如,在儿童进行足趾活动时,要确保其动作规范,每次活动量适中,同时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防止受到意外碰撞。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且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活动时要更加谨慎,早期活动应在医护人员的密切指导下进行。例如,老年人进行床边站立时,需要有人在旁搀扶,防止摔倒,同时活动时间和负重重量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逐步调整,以保证安全和促进骨折愈合。老年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身体不适。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