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癔症病

什么是癔症病

2025年10月10日 20:39:42
病情描述:

什么是癔症病

医生回答(1)
  • 徐晔
    徐晔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癔症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具易感人格特点个体引发的精神障碍,病因有心理社会因素及人格特点,临床表现分分离性障碍(情感爆发、遗忘、身份识别障碍)和转换性障碍(运动、感觉障碍),诊断靠详细采集病史、排除器质性疾病结合症状特点,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暗示、认知行为)并辅考虑不同人群特点的措施。

    一、定义

    癔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具有易感人格特点个体引发的精神障碍,既往也被称为歇斯底里症,主要表现为分离性障碍(涉及意识、记忆、身份等方面的改变)和转换性障碍(表现为运动、感觉功能异常但无相应器质性病变基础)。

    二、病因

    (一)心理社会因素

    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婚姻变故等)、长期情感冲突、强烈的精神刺激或不当暗示等可成为发病诱因,个体在遭遇此类情况时易通过癔症性症状来应对心理压力。

    (二)人格特点

    具有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人格特质的个体相对更易罹患癔症,此类人群对心理刺激的承受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三、临床表现

    (一)分离性障碍

    1.情感爆发:常于受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为尽情哭闹、大声笑闹、捶胸顿足等,发作时长及表现程度常受周围人关注影响。

    2.遗忘:表现为对重要个人经历等遗忘,多为部分性或选择性遗忘,遗忘内容常具创伤性或与痛苦体验相关。

    3.身份识别障碍:如出现双重或多重人格,表现为个体以不同身份状态活动,各身份间彼此独立。

    (二)转换性障碍

    1.运动障碍:可表现为瘫痪(肢体不能活动,但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体征)、震颤(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不自主运动)、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但无癫痫的脑电图等典型改变)等。

    2.感觉障碍:可见失明(眼科检查无眼部器质性病变)、失聪(听力检查无耳部器质性病变依据)、感觉缺失(如躯体某部位感觉减退或消失,分布不符合神经解剖规律)等。

    四、诊断

    主要通过详细采集病史,全面了解发病前精神因素、病程发展等情况,同时进行全面的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结合精神检查中发现的症状符合癔症的分离或转换特点来做出诊断,需注意与癫痫、脑部器质性病变等其他疾病鉴别。

    五、治疗原则

    (一)心理治疗为主

    1.暗示治疗:利用语言暗示或配合适当理疗、针刺等方法,引导患者认知和行为改变,如通过语言暗示结合轻松环境让患者相信症状可缓解。

    2.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认识自身人格特点及发病机制,纠正错误认知,学会应对心理压力的健康方式。

    (二)辅助措施

    必要时可辅助小剂量镇静药物,但需谨慎使用,避免滥用。同时需关注不同人群特点,儿童癔症应避免过度强化症状表现,通过营造轻松环境和正确引导来干预;老年人需兼顾其心理状态及基础健康状况,以温和的心理疏导为主;女性在面对情感相关诱因时,需重视情感支持与心理调适。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