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有哪些问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治疗有哪些
-
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治、针灸等中医方法治疗,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殊人群治疗需兼顾其特点,且对有不良生活方式者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中医多种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状况等方面有优势,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症状等。
中药外治方法
穴位贴敷:选取特定穴位进行贴敷治疗,常用穴位有膻中、心俞、内关等。药物多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中药研末制成贴剂。例如,将丹参、川芎等中药研末,用适当的赋形剂调成膏状贴敷于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及药物成分的渗透,起到调节气血、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的作用。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中药熏洗:利用中药药液的温热作用及药物本身的功效,通过熏洗肢体等部位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选用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如伸筋草、透骨草、红花等煎水后进行熏洗,药液的温热刺激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改善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状况,对减轻肢体麻木等症状有一定帮助。
针灸治疗
体针:选取相关经络上的穴位进行针刺,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血海等。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三脏气血,太冲疏肝理气,血海活血化瘀,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多项针灸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耳针:选择耳穴进行刺激,常见耳穴有心、肝、肾、皮质下、交感等。通过针刺或贴压耳穴的方法,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耳针治疗可以通过对相应耳穴的刺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病理状态,如降低血脂、调节血压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同时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将中医的整体调理与西医的对症治疗相结合。例如,在西医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中药调理,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弥补西医治疗在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的不足。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稳定病情等方面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中医治疗时需更加注重整体调理,兼顾其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药性较为平和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对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要考虑其月经周期等生理特点对治疗的影响;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中医治疗的同时,还需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因为不良生活方式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配合中医治疗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