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会得抑郁症问
怎样会得抑郁症
-
抑郁症的发病受遗传、生物学、心理社会、年龄、性别等多因素影响。遗传方面有家族倾向;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内分泌失调;心理社会因素涉及重大生活事件、长期慢性压力、人格因素;儿童青少年因学业、同伴、家庭等易发病,中老年因身体衰退、生活事件等易发病;女性因生理特点患抑郁症风险相对更高。
生物学因素
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当这些神经递质出现失衡时,可能会引发抑郁症。例如,5-羟色胺缺乏被认为与抑郁情绪、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相关。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内的5-羟色胺转运体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导致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进而使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
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失调在抑郁症发病中较为常见。抑郁症患者常出现HPA轴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加。长期的高皮质醇水平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损害,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还会干扰神经内分泌的正常调节,从而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心理社会因素
重大生活事件:经历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恋、失业、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会使人处于极度的应激状态。这些事件可能会超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诱发抑郁症。例如,一项研究追踪了经历严重自然灾害的人群,发现其中一部分人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抑郁症状。
长期慢性压力: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环境中,如长期的工作压力、家庭关系不和谐等,也容易引发抑郁症。慢性压力会持续激活身体的应激系统,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和神经递质失衡,逐渐破坏心理平衡,增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且竞争激烈的工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人格因素:某些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例如,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应对挫折能力较差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更难以有效应对,从而增加了患抑郁症的风险。
年龄因素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存在学业压力过大、与同伴关系紧张、家庭环境不良等情况,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进而可能发展为抑郁症。例如,一些中学生因为学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
中老年:中老年时期,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可能会面临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缠身等;同时,可能会经历退休、亲人离世等生活事件,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中老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如,一些退休后的老人,由于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的改变,容易出现孤独感、失落感,从而引发抑郁症。
性别因素
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相对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如月经周期、怀孕、分娩、更年期等生理阶段,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变化,容易导致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增加抑郁的发病风险。例如,女性在产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容易出现产后抑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