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改变焦虑的情绪

如何改变焦虑的情绪

2025年10月10日 10:49:22
病情描述:

如何改变焦虑的情绪

医生回答(1)
  • 徐顺生
    徐顺生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改善焦虑情绪可通过运动调节、心理调适、社交互动、改善生活作息来实现。运动方面,不同年龄段选合适运动,促血液循环缓解焦虑;心理调适包括认知重构和冥想深呼吸,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积极社交能缓解焦虑;保持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合理饮食也很关键。

    一、运动调节

    运动是改变焦虑情绪的有效方式。例如有氧运动,像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能帮助改善情绪。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可以通过跳绳、踢毽子等运动释放压力;成年人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老年人则适合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二、心理调适

    (一)认知重构

    当出现焦虑情绪时,要学会识别负面的思维模式并进行重构。比如,当总是过度担忧“事情一定会糟糕透顶”时,要尝试用理性的思维去替代。可以问自己“这种担忧有多少证据支持”“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结果”等。对于不同性别,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压抑情绪,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焦虑情绪是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来改善的;女性相对更善于表达情绪,但也可能陷入过度担忧的认知误区,需要帮助她们建立积极的认知框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族,要意识到通过改变对事情的看法来缓解焦虑;有病史的人群,如曾有过焦虑相关病史的人,更要注重认知重构,防止焦虑情绪复发。

    (二)冥想与深呼吸

    冥想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法,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冥想,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身体感受。深呼吸则可以随时进行,比如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缓慢地呼气,重复几次。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呼吸放松练习,帮助他们平静情绪;孕妇等特殊人群在进行冥想和深呼吸时要注意选择舒适的姿势,避免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深呼吸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换气导致身体不适。

    三、社交互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改变焦虑情绪。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聚会、聊天。对于老年人,多参与社区活动,与同龄人交流,能丰富生活,缓解孤独感带来的焦虑;青少年则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社团、朋友间的聚会等方式,在社交中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改善焦虑情绪。社交互动可以让个体感受到被支持和接纳,减少孤立无援的焦虑感。

    四、改善生活作息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对改善焦虑情绪至关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相对更长。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调节情绪。对于熬夜人群,要逐渐调整作息时间,建立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有睡眠障碍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规律作息,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睡眠习惯,但非药物干预优先。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均衡摄入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糖分,这些物质可能会加重焦虑情绪。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