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忧郁症有遗传吗

忧郁症有遗传吗

2025年10月10日 20:05:42
病情描述:

忧郁症有遗传吗

医生回答(1)
  • 翁深宏
    翁深宏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忧郁症具有遗传倾向,呈家族聚集性,同卵双生子忧郁症同病率高于异卵双生子,其遗传是多基因遗传且涉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不同年龄、性别下遗传影响有差异,生活方式与遗传、病史与遗传均相互作用影响忧郁症发病。

    大量研究表明忧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忧郁症患者,那么其亲属患忧郁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显著增高。例如,双生子研究是探讨遗传因素对忧郁症影响的重要方法,同卵双生子的忧郁症同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同卵双生子基因几乎完全相同,若其中一人患忧郁症,另一人患病的概率约为40%-50%;而异卵双生子基因相似度与普通兄弟姐妹相同,其同病率约为10%-20%,这充分提示遗传因素在忧郁症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遗传机制的复杂性

    忧郁症的遗传并不是简单的孟德尔遗传模式,而是多基因遗传。涉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与忧郁症相关的基因位点,例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等。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会影响5-羟色胺的转运功能,进而与忧郁症的易感性相关。携带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面临应激等环境因素时,更容易发生忧郁症。

    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下遗传影响的差异

    年龄方面: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对忧郁症的影响可能通过神经发育过程体现。儿童期若有家族忧郁症病史,其神经发育可能受到遗传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后续成长过程中更易出现情绪调节异常,增加忧郁症发病风险。而在老年人群中,遗传因素与衰老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改变相互作用,例如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神经递质系统等发生变化,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这些衰老相关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忧郁症的发病。

    性别方面:虽然总体上忧郁症的患病率在女性中略高于男性,但遗传因素在不同性别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某些与忧郁症相关的基因在不同性别中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在面对相同遗传易感性时,男女在发病风险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出现差异。例如,女性可能由于性激素等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遗传易感性更容易转化为忧郁症的发病。

    生活方式与遗传的交互作用: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的压力状态、睡眠质量、饮食习惯等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忧郁症发病。具有忧郁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那么相比没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更易诱发忧郁症。例如,遗传易感性个体在长期面临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情况下,其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可能受到遗传相关基因的影响,导致应激反应失调,进而引发忧郁症。

    病史与遗传的关系:有家族忧郁症病史的个体,自身若有其他精神心理相关病史,如焦虑症等,那么遗传因素与其他病史的联合作用会进一步增加忧郁症的发病风险。例如,本身患有焦虑症且有家族忧郁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其神经环路的异常可能相互叠加,使得情绪调节功能进一步受损,更容易陷入忧郁状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