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得的

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得的

2025年10月10日 13:17:33
病情描述:

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得的

医生回答(1)
  • 蒋少艾
    蒋少艾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向他提问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受遗传、大脑结构和神经生化、环境等多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具重要作用,同卵双生子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大脑结构可能异常,如脑室扩大等,神经生化上多巴胺等假说相关,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环境因素中孕期围产期母亲感染等及童年成长环境不良等会增加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性别受影响情况有别。

    大脑结构和神经生化因素

    大脑结构:患者的大脑在结构上可能存在异常,例如脑室扩大、颞叶内侧结构(如海马、杏仁核等)体积减小等。这些结构的改变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的出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大脑结构异常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结构异常可能对其认知、情感等功能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性别方面,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大脑结构异常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女性在青春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大脑结构可能会受到激素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或症状表现。

    神经生化:多巴胺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例如,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缓解症状,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多巴胺假说。此外,5-羟色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系统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神经生化改变可能存在差异,儿童患者的神经生化系统尚在发育中,药物对其神经生化的影响需要特别谨慎考虑。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功能,从而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症状产生影响。生活方式中的物质滥用,如长期大量饮酒、使用大麻等,可能会干扰神经递质系统,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有精神疾病家族史且存在神经生化异常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保持健康的神经生化内环境。

    环境因素

    孕期和围产期因素:母亲孕期感染、营养不良、遭受重大精神刺激等都可能增加胎儿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例如,母亲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等,可能会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从而提高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不同年龄的母亲在孕期面临的风险可能不同,高龄孕妇在孕期可能面临更多的并发症,进而影响胎儿发育。性别方面,母亲的健康状况对胎儿的影响是普遍的,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胎儿的性别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孕期不良环境因素的易感性。

    成长环境: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如情感忽视、虐待、分离等,会增加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关系紧张、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也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在不同年龄阶段,成长环境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和大脑发育的塑造作用更为关键。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童年时期遭受创伤后,可能在症状表现和发病风险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研究还不够充分。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的环境中,会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几率,对于这类人群,需要积极改善生活环境,增加社会支持。有童年创伤经历或处于不良家庭、社会环境中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