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煎中药

如何煎中药

2025年10月10日 13:50:18
病情描述:

如何煎中药

医生回答(1)
  • 张子谦
    张子谦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煎药包括煎药前准备、煎药过程、不同类型中药煎煮差异及煎药后处理。煎药前要选合适器具并浸泡药物;煎药时大火煮沸后小火慢煎,不同类型中药煎煮有差异;煎药后要过滤药液并储存,不同人群储存药液有注意事项。

    一、煎药前的准备

    1.器具选择:应选用砂锅、瓦罐等陶瓷类器具,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器具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物质。从年龄角度看,儿童用药更需注意器具选择,陶瓷器具相对安全稳定;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金属过敏者,更要严格避免使用金属器具。

    2.药物浸泡:将中药放入器具中,加入适量冷水(一般以水没过药物2-3厘米为宜),浸泡30-60分钟。不同年龄的人群在浸泡时需注意,儿童用药量少,浸泡时间可适当缩短;对于一些有慢性病且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浸泡时间可稍长,但不宜超过1小时,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二、煎药过程

    1.大火煮沸:浸泡好后,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开始煮沸时要注意观察,防止药液溢出。从性别角度,一般无特殊影响,但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煎药过程中需正常操作即可。生活方式方面,若处于高温环境,要注意防止药液过快蒸发。

    2.小火慢煎:煮沸后转为小火,保持药液微沸状态,继续煎煮。一般来说,解表类中药(如银翘散等)煎煮时间较短,约15-20分钟;补益类中药煎煮时间较长,可煎煮30-60分钟。对于儿童用药,解表类中药煎煮时间需严格控制,避免有效成分过度挥发;有慢性病且肝肾功能较弱的患者,煎煮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质和个体情况合理调整。

    三、不同类型中药的煎煮差异

    1.先煎药物:一些矿物类、贝壳类中药,如石膏、牡蛎等,需先煎。先煎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儿童用药涉及先煎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先煎时间的准确把握,确保药效;有胃肠疾病病史的患者,先煎药物可能对胃肠有一定刺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煎药操作。

    2.后下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薄荷、砂仁等,宜后下。一般在药液即将煎好前5-10分钟放入,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对于儿童服用后下药物,要注意放入时间的准确性;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后下药物时需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相关表现。

    3.包煎药物:一些花粉类、细小种子类中药,如蒲黄、车前子等,需用纱布包好后再煎煮,防止药液浑浊。儿童服用包煎药物时,要确保药包牢固,避免药物颗粒进入儿童口中;有吞咽困难病史的患者,包煎药物可减少吞咽不适的风险。

    四、煎药后的处理

    1.药液过滤:煎好的药液用纱布等过滤装置过滤,去除药渣。对于儿童用药,过滤要彻底,保证药液纯净;有咽喉疾病病史的患者,过滤后的药液更利于服用,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2.药液储存:过滤后的药液可根据服用次数储存。一般常温下可储存1-2天,若需长时间储存,可放入冰箱冷藏,但再次服用时需加热煮沸。不同年龄人群储存药液时需注意,儿童储存药液要防止误服,需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若药液有糖分添加(需根据中药方剂而定),储存时要注意血糖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