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康复训练方法问
手腕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
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包括手指屈伸、肩肘放松训练;中期有腕关节屈伸旋转、前臂旋转训练;后期含力量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关注疼痛,定期复查。
肩部和肘部肌肉放松:进行肩部的缓慢圆周运动以及肘部的轻柔屈伸,帮助维持肩部和肘部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粘连的风险。肩部圆周运动可顺时针、逆时针各做10-15次,每天3次;肘部屈伸每组5-10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患者的活动范围和力度需个体化调整,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幅度,老年患者则要以不引起骨折部位疼痛为前提。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腕关节屈伸与旋转训练:逐渐增加腕关节的屈伸角度和旋转幅度。腕关节屈伸可坐在椅子上,手臂放在桌上,手掌缓慢向上弯曲至最大程度,再向下伸直,每组8-12次,每天3-4组;腕关节旋转则是手掌向上和向下分别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每组5-10次,每天3次。儿童患者在进行该训练时,家长需密切观察其配合度和耐受情况;老年患者若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要更加谨慎,防止因用力不当导致再次损伤。
前臂旋转训练:取坐位,将前臂放在桌上,手持轻物(如小沙袋等),进行前臂的内外旋转运动,每组6-10次,每天3-4组。通过前臂旋转训练有助于恢复手腕及前臂的整体功能,不同年龄患者根据自身力量调整手持物品的重量,儿童患者应选择重量较轻的物品,老年患者则要根据骨质疏松程度等调整。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力量增强训练:可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每组15-20次,每天3-4组,以增强手部和手腕的肌肉力量。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阻力;儿童患者要从较小阻力开始,随着康复进程逐渐增加;老年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如穿衣、拿碗筷、系鞋带等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提高手腕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恢复。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儿童患者可在家长引导下逐步学习,老年患者则需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事项
个体化原则: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愈合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例如,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适当加快康复训练的进度,但要密切关注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疼痛管理: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若出现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训练。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患者,都要重视疼痛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对于儿童患者,要耐心安抚其情绪,了解疼痛程度;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考虑其疼痛耐受情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过程有其特殊性,更要密切随访;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复查对于调整康复计划和保障康复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