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会不会长高问
跑步会不会长高
-
跑步对长高有影响,其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骼生长板等起作用,适宜频率强度及结合营养摄入可促进长高,但受遗传、个体差异制约,儿童、青少年、成年等不同阶段跑步有不同注意事项,成年后骨骼生长板闭合跑步无长高作用。
跑步对长高的促进作用及相关因素
适宜的跑步频率与强度:每周进行3-5次跑步锻炼较为适宜,每次跑步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速度保持在适中水平,以跑步时能顺畅交流但稍感气喘为宜。这样的频率和强度既能保证对骨骼生长的有效刺激,又不会因过度疲劳给身体带来损伤。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合适的跑步刺激能更好地促进长高。例如,一项针对100名12-15岁青少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周坚持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适中强度跑步的青少年,在一年后身高平均增长幅度比不经常跑步的青少年高1.2厘米。
结合营养摄入:跑步过程中身体消耗能量,需要搭配合理的营养摄入来支持长高。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骨骼细胞增殖和修复的重要原料;同时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像牛奶、虾皮等,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即使坚持跑步,也可能影响长高效果。比如,缺乏钙的摄入,即使经常跑步,骨骼的矿化过程可能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身高增长。
跑步对长高的局限性
遗传因素的制约:身高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一般占60%-80%左右。即使经常跑步,如果父母身高较矮,那么通过跑步能增加的身高幅度也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父母双方身高都较矮的情况下,青少年通过跑步最多可能使身高增长幅度比遗传预测值高2-3厘米,而遗传因素决定了身高增长的上限。
个体差异影响:不同个体对跑步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人可能在跑步一段时间后,骨骼生长板对机械应力的反应逐渐减弱,长高效果会趋于平缓。此外,青春期开始的时间早晚也会影响跑步对长高的作用,青春期开始较早的青少年,其骨骼生长板闭合相对较早,跑步对长高的促进时间可能相对较短;而青春期开始较晚的青少年,骨骼生长板闭合较晚,跑步对长高的促进时间相对较长。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事项
儿童阶段:3-6岁的儿童骨骼还比较脆弱,跑步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避免在过硬的地面上跑步,如水泥地等,应选择塑胶跑道或草地等缓冲较好的场地,防止对骨骼造成损伤。每次跑步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强度也要适中,以儿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因为儿童的骨骼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但骨骼结构还未完全成熟,过度的跑步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青少年阶段: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跑步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补充,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时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对长高有重要作用,而跑步后合理的睡眠能更好地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助力长高。同时,要注意跑步姿势的正确,不正确的跑步姿势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力不均衡,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比如膝盖内扣等错误姿势可能会影响下肢骨骼的发育。
成年阶段:成年后骨骼生长板已经闭合,跑步主要是维持身体健康等作用,对长高已没有促进作用。所以成年后跑步不能再期望通过跑步来长高,此时跑步的意义更多在于保持心肺功能、维持体重等方面。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