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中药有哪些问
肾虚中药有哪些
-
中药按补肾功效可分为补肾阳、补肾阴、补肾精三类。补肾阳的有鹿茸、淫羊藿、巴戟天等,各有不同功效及适用、禁忌人群;补肾阴的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等,也有相应功效、适用及禁忌情况;补肾精的有枸杞子、山茱萸等,同样有各自功效、适用及禁忌要点。
一、补肾阳的中药
1.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鹿茸含有多种氨基酸、多肽等成分,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减轻疲劳,改善睡眠和食欲等。一般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等,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孕妇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儿童使用可能不符合其生理特点。
2.淫羊藿: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药理研究显示,淫羊藿能增强性腺功能,提高血清睾丸酮含量,有促性腺作用,还有降压、扩张周围血管、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常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情况,然而阴虚而相火易动者不宜服,否则可能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
3.巴戟天: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其有效成分具有雄激素样作用,能增加阳虚动物体重、抗疲劳等。可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阴虚火旺及有热者不宜服,因为其性温,可能会助火伤阴。
二、补肾阴的中药
1.熟地黄: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黄能显著提高正常大鼠外周血液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对血虚动物有补血作用。常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脾虚泄泻、气滞痰多者忌服,因为熟地黄质地滋腻,容易阻碍脾胃运化。
2.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作用。女贞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升高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等,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因其性寒凉。
3.墨旱莲:能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墨旱莲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寒、耐缺氧能力,降血脂,增加冠脉流量,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可用于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等,脾肾虚寒者忌服,同样是因为其性寒凉可能伤脾胃阳气。
三、补肾精的中药
1.枸杞子: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枸杞子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还有保肝、降血糖、抗脂肪肝、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及早衰证,常见症状有腰膝酸软,头晕,视力减退,内障目昏,消渴等,但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外邪可能会与枸杞子的滋补作用相冲突,脾虚有湿者服用可能会加重湿邪。
2.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对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还有抗菌、抗炎、降血糖等作用。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禁服,其性温,可能会加重相关热证或阳亢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