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焦虑症是怎么得的

焦虑症是怎么得的

2025年10月10日 10:33:14
病情描述:

焦虑症是怎么得的

医生回答(1)
  • 翁深宏
    翁深宏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焦虑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相关。遗传具倾向,影响大脑相关系统等;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等)、脑结构功能异常(如杏仁核、海马体)可致焦虑;重大生活事件、神经质人格、消极认知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也易诱发焦虑症,且不同性别、年龄等在各因素影响下发病风险等有差异。

    神经生物学因素

    神经递质失衡:

    血清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失衡时,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例如,血清素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大脑对情绪的调节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如月经周期、孕期和更年期等,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在这些特殊时期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风险。

    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可以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如果GABA功能不足,大脑的兴奋-抑制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引发焦虑症状。不同生活方式可能影响GABA的水平,比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GABA分泌减少,增加焦虑症的发生风险。

    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大脑中的杏仁核、海马体等结构与情绪和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可能过度活跃,导致对威胁性刺激的过度反应;海马体可能存在体积缩小等结构异常,影响记忆和情绪调节功能。年龄增长可能会使大脑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例如老年人海马体体积缩小的概率增加,这可能使老年人患焦虑症的风险相对升高。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癫痫、帕金森病等,其大脑结构和功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可能更容易并发焦虑症。

    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

    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婚姻破裂、失业、严重的自然灾害等,都可能成为焦虑症的诱发因素。例如,经历过严重交通事故的人,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患焦虑症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不同性别在面对生活事件时的心理反应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女性可能相对更容易沉浸在负面生活事件的情绪中,从而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风险。儿童和青少年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生活事件时,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也可能引发焦虑情绪,长期积累可能发展为焦虑症。

    人格特质:

    具有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人,往往对情绪的体验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类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时,更容易陷入过度担忧和焦虑的状态。例如,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可能会对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过度担忧,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从而引发严重的焦虑情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人格特质的形成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的人格相对稳定,但如果本身具有神经质特质,也可能更容易受焦虑情绪困扰。有心理疾病既往史的人,其人格特质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偏向,在遇到新的压力时,更易引发焦虑症。

    认知方式:

    消极的认知方式,如过度灾难化思维(总是将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设想)、过分担忧等,会增加焦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总是认为自己会在公众场合出丑并极度担忧的人,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不同生活方式下,认知方式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生活方式下的人,可能更容易形成消极的认知方式,进而引发焦虑症。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形成消极的认知模式,也可能在日后发展为焦虑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