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焦虑型失眠怎么办

焦虑型失眠怎么办

2025年10月10日 17:19:11
病情描述:

焦虑型失眠怎么办

医生回答(1)
  • 蒋少艾
    蒋少艾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向他提问

    焦虑型失眠的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有睡眠卫生教育(规律作息、避免刺激)、认知重构(识别挑战负性思维)、放松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深呼吸训练);药物治疗在认知行为疗法效果不佳时考虑,分适用情况和药物种类;物理治疗有经颅磁刺激(调节神经功能)、光照疗法(调节生物钟)。

    一、认知行为疗法

    1.睡眠卫生教育

    规律作息:每天固定起床和睡觉时间,包括周末,即使前一晚睡眠不足,次日也应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生物钟。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成年人一般建议7-9小时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更长,如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青少年8-10小时,通过规律作息可改善焦虑型失眠。

    避免刺激:睡前避免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物,咖啡因会影响睡眠,如成年人应避免在下午4点后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同时避免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

    2.认知重构

    识别负性思维:焦虑型失眠患者常存在对失眠过度担忧等负性思维,例如总是担心“今晚又会失眠,明天肯定没精神”,要引导患者识别这些负性思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青少年可能因学业压力产生对失眠影响学习的负性思维,成年人可能因工作压力担心失眠影响工作表现等。

    挑战负性思维:当识别出负性思维后,挑战这些思维的合理性。比如对于“明天肯定没精神”的想法,可询问自己“有多少证据支持明天肯定没精神呢?其实偶尔一晚失眠不一定会严重影响明天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改善失眠。

    3.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松弛:从头到脚依次紧张和放松身体肌肉群,如先紧张面部肌肉,然后放松,再紧张颈部肌肉,依次进行。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可能颈部肌肉容易紧张,通过渐进性肌肉松弛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改善睡眠。老年人也可进行,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焦虑,促进睡眠。

    深呼吸训练:采用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回缩,每次深呼吸持续5-1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要注意呼吸节奏和深度,避免过度换气。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时可通过深呼吸快速放松,缓解焦虑情绪,进而改善失眠。

    二、药物治疗

    1.适用情况:当认知行为疗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药物治疗,但需谨慎评估。对于有严重焦虑情绪且失眠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如焦虑型失眠同时伴有明显焦虑情绪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的情况。

    2.药物种类:常用的有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类(但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有成瘾性等风险)和非苯二氮类药物,如佐匹克隆等。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儿童一般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等产生影响。

    三、物理治疗

    1.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神经,调节神经功能来改善睡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要注意刺激强度等参数的调整,避免对儿童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成年人可根据病情调整合适的刺激参数,缓解焦虑型失眠相关的神经功能紊乱。

    2.光照疗法: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来调节生物钟,如在早晨给予适当强度的自然光或人工光照射,可调整睡眠-觉醒周期。对于生活在光照不足环境中的人群,如长期室内工作的人,光照疗法有助于改善焦虑型失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