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与甲状腺结节区别是什么问
甲亢与甲状腺结节区别是什么
-
甲亢是甲状腺激素过多致代谢亢进等,与自身免疫等相关,有高代谢等表现,靠激素及抗体等检查诊断,治疗有药物、放射性碘、手术等;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生长,与遗传等有关,多数无症状,大结节有压迫症状,良恶性不同,超声等检查助诊,良性定期随访,恶性手术及辅助治疗,两者在多方面有区别,可通过检查区分。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性病变。其发病可能与遗传、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例如有头颈部放射史的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高,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形成。
临床表现
甲亢:患者多有高代谢表现,如怕热、多汗、皮肤潮湿、易饥饿、多食、体重下降;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易怒、手震颤;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出现甲亢性心脏病。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甲亢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加快但又有消瘦,青春期女性甲亢可能伴有月经紊乱等。
甲状腺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超声检查时发现。当结节较大时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可能生长较快,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而良性结节生长相对缓慢。不同性别在甲状腺结节的表现上一般无显著差异,但女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相对可能略高一些,可能与女性内分泌特点等有关。
辅助检查
甲亢: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如血清总甲状腺素(TT)、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等可协助诊断病因。影像学检查如甲状腺超声可了解甲状腺大小、血流等情况,但主要诊断依靠实验室激素及抗体检测。
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重要的方法,可判断结节的大小、数目、位置、质地(实性或囊性)、形状、边界、包膜、钙化、血供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还能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甲状腺核素扫描可判断结节是冷结节、温结节还是热结节,一般冷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抽取结节内细胞进行病理检查来明确结节性质。
治疗原则
甲亢: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发挥作用。放射性碘治疗是利用碘-131释放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产生。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或怀疑甲状腺癌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选择有差异,儿童甲亢一般优先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因为放射性碘治疗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老年甲亢患者可能更倾向于药物治疗或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甲状腺结节: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若无症状且无恶性倾向,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结节引起压迫症状或怀疑恶性,则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术后可能根据情况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等辅助治疗。
总之,甲亢与甲状腺结节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均有区别,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区分两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