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标准动作问
跟骨骨折康复训练的标准动作
-
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包括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屈伸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踝泵运动和扶拐行走训练等,分别有具体动作和作用原理,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肌肉力量、促进骨折愈合等。
一、等长收缩训练
1.具体动作:
患者平卧,患侧下肢伸直,股四头肌用力收缩,使膝关节伸直,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此训练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各年龄段跟骨骨折患者都适用,尤其是儿童患者,能在不增加骨折部位压力的情况下锻炼肌肉。对于老年患者,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作用原理: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刺激神经-肌肉接头,使肌肉纤维产生电活动,维持肌肉的生理功能,同时促进静脉回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踝关节屈伸训练
1.具体动作:
患者平卧或坐位,患侧踝关节做屈伸动作。向上勾脚尖,尽量使脚尖朝向头部方向,保持5秒;然后向下踩,尽量使脚底向下,保持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患儿不适。老年患者进行此训练时,要根据自身关节活动度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但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疼痛或损伤。
2.作用原理:踝关节屈伸训练可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因为关节的屈伸运动能使关节内的滑液更好地循环,为关节软骨提供营养物质。
三、直腿抬高训练
1.具体动作:
患者平卧,患侧下肢伸直,缓慢抬起,使下肢与床面成30°-45°角,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抬起的高度不宜过高,以患儿能耐受为准。老年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要控制好抬起的速度和高度,避免因动作过快或过高引起头晕等不适,同时也防止骨折部位受到过度牵拉。
2.作用原理:直腿抬高训练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腘绳肌等下肢肌肉力量,同时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对于预防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作用。
四、踝泵运动
1.具体动作:
患者仰卧或坐姿,双腿伸直,脚尖缓慢向上勾起,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然后脚尖缓慢向下绷直,尽力使脚尖远离自己,如此为一个完整的动作,每分钟10-15次,每次进行5-10分钟,每天3-4次。儿童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家长可引导其进行,帮助患儿熟悉动作。老年患者进行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2.作用原理: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的屈伸和足部的环绕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回流,减少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对跟骨骨折后的康复非常重要。
五、扶拐行走训练(骨折后期)
1.具体动作:
患者在骨折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在他人协助或使用双拐的情况下进行行走训练。先将双拐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患侧下肢跟进,再迈出健侧下肢。行走时要保持身体平衡,步伐不宜过大,速度要缓慢。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在家长的严密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老年患者进行扶拐行走训练时,要选择平坦、宽敞的地面,避免滑倒,同时要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和时间,以提高下肢的负重能力和平衡能力。
2.作用原理:扶拐行走训练可以逐渐增加下肢的负重,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下肢功能的恢复,同时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肌肉力量,为完全负重行走做准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