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哺乳期乳腺炎化脓

哺乳期乳腺炎化脓

2025年10月10日 09:53:01
病情描述:

哺乳期乳腺炎化脓

医生回答(1)
  • 杨其峰
    杨其峰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向他提问

    哺乳期乳腺炎化脓由乳汁淤积致细菌滋生引发,局部红肿热痛加重、有肿块波动感等,全身有高热寒战等,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需脓肿引流、抗感染治疗,能哺乳则继续,否则定期挤奶,可通过正确哺乳、保持乳头清洁等预防,哺乳期女性要注意自身及哺乳情况,休息营养促恢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哺乳期乳腺炎化脓通常是在哺乳期乳腺炎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由于乳汁淤积,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乳汁淤积的原因可能包括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过小、内陷)影响婴儿吸吮,或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哺乳间隔时间过长等,导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若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出现化脓。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加重,可触及明显的肿块,肿块质地较软,有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皮肤可出现橘皮样改变,随着病情进展,脓肿可能自行破溃,或需切开引流。

    2.全身表现: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乳房局部的肿块及波动感,结合病史中哺乳期出现的乳房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方法,可发现乳房内的液性暗区,有助于明确脓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深部脓肿,有时还可借助磁共振成像(MRI)等进一步评估,但超声检查一般已能满足诊断需求。

    四、治疗原则

    1.脓肿引流:一旦确诊为哺乳期乳腺炎化脓,应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口,以保证引流通畅,尽量减少对乳腺组织的损伤。对于表浅的脓肿,可采用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则需根据超声定位选择合适的切口方向。

    2.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由于处于哺乳期,需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在使用前需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情况。

    3.继续哺乳问题:如果脓肿未累及乳晕下较大范围,一般可以继续哺乳。在哺乳前需清洁乳头,哺乳后应将剩余乳汁排空,以促进炎症消退和防止乳汁淤积再次发生。若脓肿范围较大或感染严重,可能需要暂停患侧乳房哺乳,但需定期挤出乳汁,保持乳汁通畅,防止回奶。

    五、预防措施

    1.正确哺乳: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乳头的护理,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纠正乳头内陷等问题。哺乳期要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尽量将乳汁排空,若婴儿不能完全排空乳汁,可用吸奶器将剩余乳汁吸出。

    2.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后要注意乳头的清洁,避免乳头破损,若有乳头皲裂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

    3.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婴儿口腔中的细菌也可能导致乳腺感染,所以要注意婴儿的口腔清洁,避免婴儿含着乳头入睡等不良习惯。

    六、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是哺乳期乳腺炎化脓的主要发病人群,在患病及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哺乳情况。要密切观察乳房症状及全身情况的变化,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进行脓肿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关注婴儿的喂养情况,若暂停患侧哺乳,要做好另一侧乳房的乳汁排空工作,以维持乳汁分泌功能,保证婴儿的喂养需求。此外,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