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

2025年10月10日 14:49:05
病情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

医生回答(1)
  • 朱欣佚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向他提问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病因与病机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辨证分型有寒湿痹阻、湿热壅阻、瘀血阻滞、肝肾亏虚型,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相关表现及判断。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韧性下降、髓核水分减少等,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此与中医认为的“肝肾亏虚”相关,肝肾精气渐衰,筋骨失养,易致气血经络不畅而发病。

    (二)性别因素

    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发病差异,但从生活方式角度,若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腰部用力活动,女性妊娠、产后等情况,可能影响腰部气血运行,增加发病风险。女性妊娠时腹部重量增加,腰椎负担加重,产后身体相对虚弱,气血不足,易致经络阻滞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三)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久坐、久站、弯腰劳作等不良姿势或过度腰部用力的生活方式,会使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如久坐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日久导致椎间盘退变突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期不良姿势破坏了腰部正常的气血流通和筋骨平衡。

    (四)病史因素

    既往有腰部外伤史者,损伤局部气血经络,瘀血阻滞,若未完全恢复,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此外,既往有腰部慢性劳损病史,会进一步损伤筋骨,使气血运行障碍,增加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可能。

    二、中医辨证分型

    (一)寒湿痹阻型

    症状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中医认为寒湿之邪侵袭腰部,阻滞经络气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二)湿热壅阻型

    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暑湿阴雨天加重,活动后痛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此乃湿热之邪蕴结腰部,湿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疼痛。

    (三)瘀血阻滞型

    有腰部外伤史,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因外伤等致瘀血停于腰部经络,气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

    (四)肝肾亏虚型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遇劳则甚,休息后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腰府失于濡养,故见腰部隐痛、酸软等症。

    三、中医诊断方法

    (一)望诊

    观察腰部形态,如有无侧弯、肌肉萎缩等。寒湿痹阻型可见腰部肌肉紧张,有冷感表现;瘀血阻滞型可能见腰部局部有瘀斑等外在表现;肝肾亏虚型可见腰部肌肉松弛等情况。观察舌苔,寒湿痹阻型舌苔白腻,湿热壅阻型舌苔黄腻,瘀血阻滞型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肝肾亏虚型偏阳虚者舌淡苔白,偏阴虚者舌红少苔。

    (二)闻诊

    一般较少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可辅助判断,如瘀血阻滞型若有局部气血不畅较重情况,可能无特殊闻诊异常,若有感染等合并情况可能有异常气味,但较少见。

    (三)问诊

    询问发病诱因、疼痛性质、加重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如询问是否因受寒、劳累等发病,疼痛是刺痛、冷痛还是隐痛等,了解有无下肢放射痛、麻木等伴随症状,以及二便、睡眠等情况,以综合判断证型。

    (四)切诊

    切脉,如寒湿痹阻型脉濡缓,湿热壅阻型脉濡数或弦数,瘀血阻滞型脉涩,肝肾亏虚型偏阳虚者脉沉细,偏阴虚者脉弦细数。切按腰部,了解腰部肌肉紧张度、有无压痛及压痛部位等,如瘀血阻滞型腰部压痛明显且固定,寒湿痹阻型腰部有冷感且按压痛重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