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问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
-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病因与病机涉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辨证分型有寒湿痹阻、湿热壅阻、瘀血阻滞、肝肾亏虚型,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相关表现及判断。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韧性下降、髓核水分减少等,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此与中医认为的“肝肾亏虚”相关,肝肾精气渐衰,筋骨失养,易致气血经络不畅而发病。
(二)性别因素
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发病差异,但从生活方式角度,若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腰部用力活动,女性妊娠、产后等情况,可能影响腰部气血运行,增加发病风险。女性妊娠时腹部重量增加,腰椎负担加重,产后身体相对虚弱,气血不足,易致经络阻滞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三)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久坐、久站、弯腰劳作等不良姿势或过度腰部用力的生活方式,会使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如久坐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日久导致椎间盘退变突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期不良姿势破坏了腰部正常的气血流通和筋骨平衡。
(四)病史因素
既往有腰部外伤史者,损伤局部气血经络,瘀血阻滞,若未完全恢复,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此外,既往有腰部慢性劳损病史,会进一步损伤筋骨,使气血运行障碍,增加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可能。
二、中医辨证分型
(一)寒湿痹阻型
症状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中医认为寒湿之邪侵袭腰部,阻滞经络气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二)湿热壅阻型
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暑湿阴雨天加重,活动后痛减,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此乃湿热之邪蕴结腰部,湿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疼痛。
(三)瘀血阻滞型
有腰部外伤史,腰部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因外伤等致瘀血停于腰部经络,气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
(四)肝肾亏虚型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遇劳则甚,休息后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腰府失于濡养,故见腰部隐痛、酸软等症。
三、中医诊断方法
(一)望诊
观察腰部形态,如有无侧弯、肌肉萎缩等。寒湿痹阻型可见腰部肌肉紧张,有冷感表现;瘀血阻滞型可能见腰部局部有瘀斑等外在表现;肝肾亏虚型可见腰部肌肉松弛等情况。观察舌苔,寒湿痹阻型舌苔白腻,湿热壅阻型舌苔黄腻,瘀血阻滞型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肝肾亏虚型偏阳虚者舌淡苔白,偏阴虚者舌红少苔。
(二)闻诊
一般较少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可辅助判断,如瘀血阻滞型若有局部气血不畅较重情况,可能无特殊闻诊异常,若有感染等合并情况可能有异常气味,但较少见。
(三)问诊
询问发病诱因、疼痛性质、加重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如询问是否因受寒、劳累等发病,疼痛是刺痛、冷痛还是隐痛等,了解有无下肢放射痛、麻木等伴随症状,以及二便、睡眠等情况,以综合判断证型。
(四)切诊
切脉,如寒湿痹阻型脉濡缓,湿热壅阻型脉濡数或弦数,瘀血阻滞型脉涩,肝肾亏虚型偏阳虚者脉沉细,偏阴虚者脉弦细数。切按腰部,了解腰部肌肉紧张度、有无压痛及压痛部位等,如瘀血阻滞型腰部压痛明显且固定,寒湿痹阻型腰部有冷感且按压痛重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