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腺增生病呢问
什么是乳腺增生病呢
-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良性疾病,发病与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相关,有乳房疼痛、肿块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及手术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发病原因
内分泌失调: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失衡是主要诱因。例如,雌激素相对过多,孕激素相对不足时,会刺激乳腺组织过度增生,而复旧不全。在青春期女性,乳腺开始发育,内分泌系统尚不稳定;育龄期女性受月经周期影响,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这些时期都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乳腺增生病。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内分泌调节。比如,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的女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分泌,增加乳腺增生病的发病风险。
饮食因素:高脂、高能量饮食可改变肠道菌群,影响雌激素代谢,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例如,长期大量摄入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等,可能干扰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诱发乳腺增生病。
临床表现
乳房疼痛:多为双侧乳房胀痛,也可单侧发生,疼痛程度不一,有的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有的则为持续性疼痛。疼痛可累及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涉及整个乳房。
乳房肿块:可触及乳房内的结节状或片状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地韧,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可活动,少数患者可有触痛。肿块的大小和质地常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月经前肿块增大,质地变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地变软。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乳房,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判断肿块的性质是囊性还是实性,有助于鉴别乳腺增生病与乳腺肿瘤等疾病。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发现乳房内的钙化灶等有一定价值,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乳腺组织较致密的女性,但青春期女性一般不首选钼靶检查,因为其对辐射较为敏感。
治疗原则
心理疏导:对于因精神因素发病的患者,应进行心理调节,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比如,通过心理辅导、适当的运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改善心理状态。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可选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如他莫昔芬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过,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且要谨慎选择,因为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
手术治疗:对于肿块较硬、与乳腺癌不易鉴别,或经药物治疗无效、怀疑有恶变可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肿块,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乳腺增生病多与生长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的变化有关,一般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要注意避免滥用含有激素的保健品或化妆品,保持良好的心态,随着身体发育成熟,内分泌逐渐稳定,症状多可自行缓解。
育龄期女性:孕期需密切观察乳腺增生病的变化,由于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可能导致症状加重,但一般产后随着激素水平的调整,症状会有所改善。哺乳期要注意保持乳腺通畅,避免乳汁淤积,同时关注乳腺增生病相关症状的变化。
围绝经期女性:此阶段要更加重视乳腺健康,除了常规的检查和生活方式调整外,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因为围绝经期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增加,对于乳腺增生病的相关症状变化要及时就医,排除恶变可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