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湿热艾灸哪里

湿热艾灸哪里

2025年10月10日 18:49:25
病情描述:

湿热艾灸哪里

医生回答(1)
  • 王海泉
    王海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向他提问

    为改善脾胃、肝胆相关及下焦湿热问题,可对中脘、足三里、阳陵泉、期门、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艾灸,不同年龄人群艾灸时需注意距离、时间及操作安全等,如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老年人、儿童艾灸也有相应注意事项,且艾灸后有相关注意事项。

    一、脾胃相关部位艾灸

    1.中脘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原理:中医认为湿热之邪易困脾土,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艾灸中脘穴可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祛湿清热。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中脘穴能调节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脾胃对水湿的运化能力,对于因脾胃湿热导致的腹胀、纳呆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成人艾灸中脘穴时,一般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但不灼痛为宜;儿童由于皮肤娇嫩,距离可适当缩短至1-2厘米,且要密切观察反应。

    2.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原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艾灸足三里可健脾和胃、扶正祛邪。脾胃有湿热时,艾灸足三里能激发脾胃经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升清降浊功能,促进体内湿热之邪的排出。对于不同年龄,成人艾灸足三里时,艾条燃烧端与皮肤距离保持在2-3厘米,每次艾灸10-15分钟;儿童艾灸时,距离可稍近,约1-2厘米,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因为儿童皮肤更薄嫩,避免烫伤。

    二、肝胆相关部位艾灸

    1.阳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原理: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主疏泄,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湿热之邪常累及肝胆,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艾灸阳陵泉穴可疏利肝胆气机,促进胆汁的正常排泄,有助于湿热的代谢。成人艾灸阳陵泉穴时,艾条距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儿童则距离1-2厘米,时间5-10分钟,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需更谨慎操作。

    2.期门穴

    位置: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原理:期门是肝之募穴,艾灸期门穴可调理肝脏气血,疏泄肝胆湿热。肝脏功能正常则能更好地调节全身气机,促进水湿代谢。成人艾灸期门穴时,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儿童由于胸部皮肤薄,艾灸距离应控制在1-2厘米,且要轻柔操作,观察儿童反应。

    三、下焦湿热相关部位艾灸

    1.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原理: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是祛湿要穴,艾灸阴陵泉穴可健脾利湿,促进水湿的排泄,对于下焦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症状有改善作用。成人艾灸阴陵泉穴时,艾条距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儿童艾灸时距离1-2厘米,时间5-10分钟,儿童下肢皮肤相对较嫩,需留意温度。

    2.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原理: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艾灸三阴交穴可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对于下焦湿热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能促进水湿之邪从三脏相关途径排出。成人艾灸三阴交穴时,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儿童艾灸时距离1-1.5厘米,时间5-8分钟,儿童三阴交部位皮肤薄,要防止烫伤。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对于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一般不宜艾灸,因为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老年人,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热导致不适,且要根据身体耐受情况调整艾灸时间和距离;对于儿童,除了注意上述距离和时间外,还要取得儿童的配合,确保艾灸过程安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