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耐量是什么意思

糖耐量是什么意思

2025年10月10日 11:15:36
病情描述:

糖耐量是什么意思

医生回答(1)
  • 张会峰
    张会峰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糖耐量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不同人群糖耐量有特点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儿童随年龄增长糖耐量渐接近成人,老年人因胰岛等功能变化糖耐量下降;一般情况下男女基础糖耐量差异不大,妊娠期女性糖耐量易变;长期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影响糖耐量;有糖尿病家族史及患某些内分泌疾病人群糖耐量异常风险高。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操作及指标意义

    操作过程: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含75g无水葡萄糖的水溶液300ml左右,之后分别于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浓度。

    指标意义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可考虑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则为空腹血糖受损。

    服糖后30分钟~1小时:血糖通常会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1.1mmol/L。

    服糖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应≤7.8mmol/L。如果服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低;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且伴有相关糖尿病症状,可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服糖后3小时:血糖应恢复至空腹水平,即3.9~6.1mmol/L。

    不同人群糖耐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糖耐量与成人有所不同。新生儿的胰岛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其糖耐量较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例如,婴儿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幅度可能相对较大,但一般也在正常范围内。儿童期如果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影响糖耐量,增加日后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的糖耐量通常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同时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老年人如果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也可能进一步影响糖耐量。比如,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其机体的代谢调节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没有特殊疾病影响的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基础糖耐量差异不大。但在一些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有所不同,如女性在妊娠期,由于胎盘分泌的激素对胰岛素产生抵抗等原因,糖耐量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此时需要密切监测糖耐量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饮食会影响糖耐量。例如,长期大量摄入甜食的人群,胰岛需要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来分泌胰岛素以处理过多的葡萄糖,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出现糖耐量异常。

    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现糖耐量问题。运动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长期不运动的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利用效率下降,从而影响糖耐量。比如,长期久坐办公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糖耐量异常的风险更高。

    病史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这类人群的遗传易感性较高,其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即使目前血糖水平正常,也需要更加关注糖耐量情况,因为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增加。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应定期进行糖耐量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快机体代谢,包括糖代谢,可能导致糖耐量异常。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糖耐量发生变化。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