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关于左肱骨骨折后的恢复训练

关于左肱骨骨折后的恢复训练

2025年10月10日 13:10:38
病情描述:

关于左肱骨骨折后的恢复训练

医生回答(1)
  • 王健
    王健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向他提问

    骨折恢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肩腕关节小范围活动;中期开展骨折邻近关节主动活动、轻度负重训练;后期进行肘关节全面活动及上肢力量强化训练,均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定期复查,出现异常立即停训咨询医生。

    肩、腕关节活动: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肩关节和腕关节的小范围活动。肩关节可以做前屈、后伸的小幅度摆动,腕关节可以做屈伸动作,每天活动3-5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10-15下。这样可以维持肩、腕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儿童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更加轻柔,因为儿童的关节和软组织相对较娇嫩;老年患者则要缓慢进行,防止因关节退变等原因导致活动时疼痛加重。

    中期恢复训练(骨折后2-6周)

    骨折部位邻近关节的主动活动:随着骨折部位的初步稳定,逐渐增加骨折邻近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例如左肘关节可以开始进行屈伸活动,从较小的角度逐渐增大,每次活动到有轻度疼痛但可耐受的范围,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康复器械辅助活动,如利用肘关节康复训练器进行渐进式的屈伸训练。对于青少年患者,其恢复速度相对较快,可以适当加快活动范围增加的速度,但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血糖变化和身体反应。

    骨折部位的轻度负重训练:如果骨折情况允许,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左上肢的轻度负重训练。可以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每次训练3-5分钟,每天3-4次。通过轻度负重训练可以进一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刺激骨痂生长,同时增强上肢肌肉力量。儿童进行握力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其力量的握力器,避免使用阻力过大的器械导致肌肉拉伤;对于肥胖的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可能会对骨折部位产生较大压力,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负重训练,在医生评估后确定合适的负重程度。

    后期恢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肘关节的全面活动训练:进行左肘关节的全方位活动训练,包括屈伸、旋转等。可以通过主动屈伸肘关节,以及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进行肘关节的旋转活动,如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前臂,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组。还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用患侧手进行梳头、洗脸等动作,逐步恢复上肢的日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会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可以较快达到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肘关节,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上肢力量的强化训练:进行上肢力量的强化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轻度的上肢力量训练,包括哑铃的屈伸、外展等动作。可以从1-2公斤的小哑铃开始,逐渐增加重量,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增强上肢肌肉力量,提高左上肢的功能恢复程度。儿童进行哑铃训练时要选择非常轻的哑铃,并且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防止因力量不当造成损伤;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训练强度以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70%为宜。

    在整个恢复训练过程中,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和自身的耐受程度逐步调整训练的强度和范围。同时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恢复训练计划。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