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部位要不要晒太阳问
骨折部位要不要晒太阳
-
骨折部位晒太阳有潜在益处,如促进维生素D合成利于钙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和保护骨折部位,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骨折患者晒太阳有差异,儿童要选合适场所和衣物保护,老年要谨慎、防意外且控制时间。
一、晒太阳对骨折愈合的潜在益处
1.维生素D合成方面
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至关重要。对于骨折患者,钙的正常代谢是骨折愈合的重要基础。例如,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进而不利于骨折部位的骨痂形成和骨质修复。一般来说,紫外线中的UVB波段能够促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这一过程对于维持体内钙磷代谢平衡有着关键作用,而钙磷代谢平衡是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有所不同,儿童皮肤较薄嫩,合成维生素D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降低,更需要适当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
2.促进血液循环角度
晒太阳可以使身体外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骨折部位来说,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为骨折处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如氧气、氨基酸、葡萄糖等,这些营养物质能够为骨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也有利于将骨折部位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走,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晒太阳对骨折部位血液循环的影响可能不同,例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晒太阳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能更为明显,而经常运动的人群可能基础血液循环相对较好,但晒太阳仍能起到进一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辅助作用。
二、骨折部位晒太阳的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暴晒
骨折部位晒太阳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尤其是皮肤暴露的骨折部位。过度暴晒可能会导致皮肤晒伤,出现红肿、疼痛、脱皮等症状,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间接影响骨折的恢复。对于儿童骨折患者,由于其皮肤更加娇嫩,更要严格控制晒太阳的时间和强度,建议每次晒太阳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并且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紫外线相对较弱的时候晒太阳。老年人皮肤老化,对紫外线的耐受性也较差,同样需要注意控制晒太阳时间和强度。
2.注意骨折部位的保护
在晒太阳时,要注意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保护,避免骨折部位受到碰撞或压迫。可以选择合适的姿势晒太阳,例如坐着晒太阳时,用枕头等将骨折部位适当垫高,保持舒适且不影响骨折部位的位置。不同病史的骨折患者需要根据自身骨折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晒太阳时骨折部位的保护方式,例如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晒太阳时更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同时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
三、不同人群骨折部位晒太阳的差异
1.儿童骨折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适当晒太阳来促进维生素D合成和血液循环以利于骨折愈合。儿童晒太阳时要选择合适的场所,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晒太阳,同时要注意穿着合适的衣物,不要让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在强烈阳光下,可适当穿着轻薄的防晒衣物保护皮肤和骨折部位。
2.老年骨折患者
老年人骨折后晒太阳需要更加谨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吸收,但要注意晒太阳的时间和方式。老年人晒太阳时最好有家人陪伴,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老年人皮肤薄、吸收能力下降,晒太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0-15分钟即可,可选择在室内靠窗晒太阳,但效果相对室外会差一些,所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尽量到室外适当晒太阳。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