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腺癌免疫疗法问
什么是乳腺癌免疫疗法
-
乳腺癌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抗击乳腺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用有特定分子特征等患者且需评估自身免疫病病史)、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体外改造扩增免疫细胞回输攻击癌细胞,现处乳腺癌研究阶段,针对常规治疗无效等晚期患者需评估耐受情况)、癌症疫苗(分预防性和治疗性,预防性如HPV疫苗降低相关乳腺癌风险,治疗性刺激针对乳腺癌抗原免疫反应,适用人群因疫苗类型而异需综合评估病情等),临床需专业医生据多因素选合适方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的一些调控分子,它们可以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而损伤正常组织。但肿瘤细胞会利用这些免疫检查点来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这些免疫检查点分子,例如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可以阻断PD-1/PD-L1通路。通过阻断该通路,免疫系统被重新激活,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乳腺癌细胞。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某些特定分子特征(如PD-L1阳性等)的乳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响应率。
适用人群:一般是经过基因检测等明确存在适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特征的乳腺癌患者,例如PD-L1表达阳性等情况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只要符合相应的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都可能适用,但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则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会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作用机制: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改造和扩增,使其具有更强的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例如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乳腺癌领域也有相关研究探索。通过体外对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乳腺癌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经过大量扩增后的CAR-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后,能够精准地识别并攻击乳腺癌细胞。
适用人群:目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主要针对一些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能够耐受细胞采集、体外培养和回输等过程。女性患者在进行该疗法时,需要考虑自身的身体储备等情况,并且要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癌症疫苗
作用机制:癌症疫苗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因为HPV感染是某些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接种HPV疫苗可以降低因HPV感染相关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治疗性疫苗则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乳腺癌,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乳腺癌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例如一些乳腺癌相关抗原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攻击乳腺癌细胞。
适用人群:HPV疫苗主要适用于未感染HPV的人群,一般建议在合适的年龄阶段接种,不同年龄、性别都可以接种,但需要根据疫苗的适用年龄范围等规定。对于已经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治疗性疫苗则是针对符合相应疫苗接种条件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比如身体一般状况较差、处于乳腺癌晚期恶病质状态的患者可能不适合立即接种治疗性疫苗。
乳腺癌免疫疗法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不同的免疫疗法有其各自的适用情况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免疫治疗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