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焦虑症的表现问
更年期焦虑症的表现
-
更年期女性在情绪方面频繁出现焦虑且易激惹,认知方面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表现,躯体方面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心悸、出汗、头晕以及肌肉骨骼方面的酸痛、关节疼痛,睡眠方面存在入睡困难和睡眠浅易醒情况,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有既往精神疾病史者更易出现严重相关表现,需关注并干预。
一、情绪方面的表现
1.焦虑情绪频繁出现:更年期女性常无端感到紧张、不安,这种焦虑情绪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固定的内容,是一种弥漫性的不安感。例如,可能会整天忧心忡忡,担心家人健康、自己身体状况等,但又说不出具体担忧何事,且这种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较长,难以自行缓解。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来看,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会影响大脑中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平衡,而5-羟色胺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当它失衡时就容易引发频繁的焦虑情绪。
2.易激惹:相比以往,更年期女性更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生气。比如家人不经意的一句话、生活中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大动肝火。这是因为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了大脑的情绪调节区域,使得她们对刺激的耐受性降低,轻微的外界刺激就容易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二、认知方面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难以集中精力做事情,容易分心。例如阅读文章时,很快就会走神,不能连贯地理解文章内容。这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影响了大脑的信息处理和注意力维持功能。
2.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比如经常忘记刚刚放在哪里的物品、刚说过的话等。研究发现,雌激素缺乏会影响大脑海马区的功能,而海马区是与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得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三、躯体方面的表现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表现
心悸: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有时可伴有胸闷。这是因为雌激素减少影响了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进而出现心悸症状。
出汗:尤其是夜间盗汗较为常见,睡眠中突然大量出汗,醒来后发现衣物湿透。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干扰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出现异常出汗。
头晕:感到头部昏沉、眩晕,可能在站立或改变体位时加重。这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血压波动以及脑部供血变化有关,雌激素缺乏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起头晕。
2.肌肉骨骼方面表现
肌肉酸痛:全身肌肉,尤其是腰背部、四肢肌肉容易出现酸痛不适。更年期女性骨量流失加快,钙代谢失衡,同时雌激素对肌肉组织的营养和保护作用减弱,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力量减弱,容易出现酸痛。
关节疼痛:膝关节、肩关节等关节可能出现疼痛、僵硬,活动不灵活。雌激素缺乏会影响关节周围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使得关节软骨退变加速,滑膜炎症反应增加,从而引发关节疼痛和僵硬。
四、睡眠方面的表现
1.入睡困难:躺在床上很长时间难以进入睡眠状态,辗转反侧。由于焦虑情绪以及激素变化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被打破,使得睡眠启动困难。
2.睡眠浅易醒:睡眠过程中容易被惊醒,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激素水平的改变干扰了正常的睡眠周期,导致睡眠的连续性被破坏,睡眠深度变浅。
不同年龄的更年期女性,其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一般45-55岁左右为更年期高发年龄段。女性在更年期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生活方式也可能受到影响,比如运动量减少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更年期焦虑症的表现产生一定影响。有既往精神疾病史的女性在更年期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相关表现,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需要特别关注其心理状态和身体变化,及时发现并进行适当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