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一定要躺着吗问
肋骨骨折一定要躺着吗
-
肋骨骨折不一定非要躺着,早期适当活动有诸多益处,如成人可促进呼吸和加速愈合,儿童因再生能力强更有利恢复;具体活动方式包括卧床时翻身、四肢活动,起床后站立行走及日常轻度活动,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活动时需各有注意事项。
一、早期适当活动的益处
对于成人肋骨骨折
促进呼吸功能:肋骨骨折后,患者因疼痛可能不敢深呼吸,适当活动(非剧烈活动)有助于维持胸廓的正常活动度,促进肺部扩张,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例如,研究表明,早期进行适度的床上活动,如翻身、在床上做四肢的主动活动等,能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加速骨折愈合: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骨折部位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一般来说,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卧床时进行胸廓的轻度活动,如缓慢地进行胸廓的起伏运动等。
对于儿童肋骨骨折
儿童自身特点优势:儿童的骨骼再生能力较强,在肋骨骨折后,适当的活动相对更有利于恢复。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剧烈活动加重骨折部位的损伤。例如,儿童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一些轻度的翻身等活动,同时由于儿童的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好,早期适当活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关注呼吸情况。
二、具体的活动方式及注意事项
卧床时的活动
翻身: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缓慢翻身,避免突然用力导致骨折部位疼痛加剧或骨折移位。对于成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避免扭曲身体;对于儿童,要轻柔操作,防止对骨折部位造成不良影响。
四肢活动:进行上肢的屈伸、握拳等活动以及下肢的屈伸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不会对肋骨骨折部位造成明显的影响。成人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上肢和下肢的主动活动,每次活动持续数分钟;儿童则由家长帮助进行四肢的轻柔活动。
起床后的活动
站立与行走:在骨折后的恢复中期,如果骨折情况稳定,患者可以在佩戴胸廓固定带等保护装置的情况下逐渐进行站立和短距离行走。但要注意行走时步伐要小,速度要慢,避免剧烈咳嗽或大幅度的身体晃动。成人佩戴胸廓固定带后站立行走时,要观察自身的疼痛和呼吸情况;儿童在家长陪同下站立行走,家长要注意保护儿童,防止其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日常轻度活动:在恢复后期,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一些日常的轻度活动,如缓慢地进行室内走动、简单的日常生活自理等,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成人可以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儿童则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适度的日常活动,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老年患者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肋骨骨折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在活动时要更加谨慎,起床站立和行走时要特别缓慢,防止因平衡能力差而摔倒。同时,老年患者的疼痛耐受能力可能相对较差,活动时要密切关注疼痛程度,若疼痛明显加剧应立即停止活动。在卧床活动时,要确保翻身等动作轻柔,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骨折部位损伤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肋骨骨折后,更要注重呼吸功能的维护。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呼吸状况,活动量要根据自身呼吸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活动方式应选择对呼吸影响较小的形式,如在床上的轻度胸廓活动等。
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心率过快、血压波动过大。起床站立和行走前要先静坐片刻,观察自身心率、血压情况,活动过程中要缓慢进行,若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就医。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