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抽动症是精神病吗

抽动症是精神病吗

2025年10月10日 11:28:46
病情描述:

抽动症是精神病吗

医生回答(1)
  • 徐晔
    徐晔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表现,与精神病在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有区别,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下有不同特点,临床需准确区分以便针对性诊断治疗。

    1.抽动症的医学分类及特点

    运动性抽动:多首发于面部,如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舔唇、点头、摇头、耸肩、弹指等交替发生。随病情进展,抽动部位可逐渐向上肢、下肢或躯干发展,如上肢出现投掷动作、踢腿、抖腿等,下肢出现步态异常等。

    发声性抽动:可分为简单发声抽动和复杂发声抽动。简单发声抽动表现为快速、无意义的单调发声,如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复杂发声抽动则是有意义的单词、词组,甚至是重复刻板的秽语(即污言秽语)。

    2.与精神病的区别

    病因机制

    精神病的病因往往涉及复杂的生物学因素(如大脑神经递质失衡、遗传易感性等)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且发病机制更为隐匿和复杂,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异常。例如精神分裂症,其发病与大脑中多巴胺、谷氨酸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密切相关,同时遗传因素约占80%的作用。

    抽动症主要与神经生物学因素有关,如基底节等部位的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调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同时遗传因素也占一定比例,约有10%-60%的抽动症患儿有阳性家族史。

    临床表现

    精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幻听、幻视等)、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思维形式障碍、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功能,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往往无法正常进行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

    抽动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智力正常,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和发声抽动,虽然可能会因为抽动带来的困扰影响学习和社交,但一般不存在精神病那样的幻觉、妄想等核心症状。

    治疗与预后

    精神病的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且病情容易反复,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预后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

    抽动症的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减轻或自行缓解,即使需要药物治疗,一般预后相对较好,经过规范治疗后多数患儿可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

    3.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下的抽动症特点及应对

    儿童年龄因素:学龄前儿童抽动症起病时可能以简单运动性抽动为主,如频繁眨眼等,随着年龄增长到学龄期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抽动表现。青少年时期,除了运动和发声抽动症状外,可能会因为抽动带来的同伴评价等问题出现心理压力,如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抽动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高于女孩,男女比例约为(3-4):1。男孩的抽动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和多样,在治疗和护理中需要根据性别差异关注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生活方式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抽动症的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对于青少年患者,要帮助其减轻学业压力,营造轻松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病史因素:有家族抽动症病史的儿童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早期发现抽动症状并及时干预。对于曾经有过抽动症发作的患儿,在病情缓解期也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防止症状复发。

    总之,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与精神病在多方面存在区别,临床需要准确区分,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