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为什么一到晚上就难熬问
抑郁为什么一到晚上就难熬
-
抑郁症患者晚上抑郁难熬受多因素影响,生理节律方面褪黑素分泌异常致神经递质平衡紊乱;环境与心理因素中安静环境放大情绪体验、放松时易反思负面问题;神经递质变化里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晚上波动加重症状;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抑郁症患者也有各自因生活节律、心理发展、生理衰退等导致晚上抑郁难熬的情况。
一、生理节律因素
人体存在着昼夜节律,褪黑素的分泌是受昼夜节律调控的。白天时,人体分泌的褪黑素相对较少;而到了晚上,褪黑素分泌会逐渐增加。褪黑素具有调节睡眠-觉醒周期以及影响情绪等作用。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可能存在异常,晚上褪黑素分泌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使得抑郁症状在晚上更为明显。例如,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夜间褪黑素水平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通路功能紊乱,加重抑郁情绪在晚上的表现。
二、环境与心理因素
1.环境安静度:晚上周围环境相对白天更为安静,抑郁症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在自身的情绪感受上。白天可能因为有较多的事务分散注意力,而到了晚上,安静的环境会放大内心的抑郁情绪体验。比如,当一个人独自在安静的夜晚时,脑海中关于抑郁相关的负面想法会不断被强化,进而感觉抑郁症状加重。
2.心理放松与反思:白天人们可能处于忙碌的状态,到了晚上身体和心理逐渐放松下来。抑郁症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会有更多时间去反思自己的生活、病情等,容易陷入对未来的担忧、对自身状况的负面评价等不良情绪中。例如,患者可能会在晚上思考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负面的思考会加剧抑郁情绪,导致晚上抑郁症状难熬。
三、神经递质变化
1.血清素(5-羟色胺):血清素对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晚上血清素的代谢和分泌可能出现波动。抑郁症患者体内血清素水平本身就相对较低,晚上这种波动可能会更加明显。血清素参与调节人的情绪、睡眠等多种生理功能,其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研究发现,在夜间,血清素的转运体功能可能发生改变,使得神经突触间隙中的血清素浓度降低,从而加重抑郁的情绪体验,导致晚上抑郁症状更为突出。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与情绪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晚上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和作用也可能出现异常。抑郁症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失调,晚上这种失调可能会被放大。去甲肾上腺素参与调节人的警觉性、情绪等,其水平的变化会影响患者对情绪的感知和应对能力,进而使得晚上抑郁症状更加难熬。比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晚上更容易感到沮丧、无力等,加重抑郁的程度。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抑郁症患者:儿童抑郁症患者晚上抑郁难熬的情况可能与他们的生活节律和心理发展有关。儿童的生活通常在白天有较多的活动和社交等,晚上可能因为生物钟尚未完全稳定,且在安静环境下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比如,学龄儿童可能在晚上会因为对第二天学校生活的担忧等情绪,而加重抑郁症状。同时,儿童的心理防御机制相对较弱,晚上的安静环境会让他们更直接地面对内心的抑郁情绪,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地关注他们晚上的情绪状态,给予陪伴和心理疏导。
2.老年抑郁症患者:老年抑郁症患者晚上抑郁难熬可能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老年人晚上可能睡眠质量本身就较差,而抑郁症又会进一步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老年人在晚上可能会回忆过去的经历,若回忆中多是负面的内容,会加重抑郁情绪。比如,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在晚上回忆起自己过去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从而使得抑郁症状在晚上更为明显。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情绪变化的调节能力减弱,也使得晚上的抑郁症状更难缓解。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