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骨质疏松是什么意思

骨质疏松是什么意思

2025年10月11日 20:05:04
病情描述:

骨质疏松是什么意思

医生回答(1)
  • 王健
    王健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向他提问

    骨质疏松是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致骨脆性增、易骨折的全身性骨病,涉及骨量随年龄等变化、骨组织微结构遭破坏,还因骨脆性增致骨折风险高,女性绝经后更易发生,生活方式等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骨量与骨组织微结构方面

    骨量:正常人体的骨量是动态变化的,在成年之前骨量不断增加,通常在30-35岁左右达到峰值骨量。峰值骨量的高低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骨骼发育的潜在能力,而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摄入以及规律的运动等生活方式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进入老年期后,骨量会逐渐丢失,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大幅下降,骨量丢失速度会明显加快。

    骨组织微结构:正常的骨组织微结构是维持骨强度和韧性的基础。骨质疏松时,骨组织的微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等,这使得骨的强度降低,更容易发生骨折。比如,骨小梁的减少会导致骨的支撑能力下降,就像建筑的框架结构受损一样,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引发骨折。

    骨折风险方面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脆性增加,在受到轻微外力时就可能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腕部等。以髋部骨折为例,髋部骨折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对于老年人来说,髋部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会引发肺炎、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在性别差异上,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代谢失衡密切相关。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日照不足等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也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