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

2025年10月11日 20:48:18
病情描述: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

医生回答(1)
  • 杨万广
    杨万广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技术,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操作,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有差异,有基础疾病患者需准确规范操作,公共场所应尽早实施心肺复苏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胸外按压要选对部位、频率和深度,开放气道有相应方法,人工呼吸要保证气量等。

    胸外按压:通过在患者胸部施加有节奏的按压,建立人工循环。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6厘米。对于儿童患者,按压频率同样至少100次/分钟~120次/分钟,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婴儿患者则用两手指进行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120次/分钟,按压深度约为4厘米。胸外按压的作用在于通过心脏按压,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为重要脏器提供部分血液供应。

    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有仰头抬颌法等。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颌,以解除气道异物阻塞等情况,保持气道通畅,便于进行人工呼吸。对于有颈部损伤的患者,要避免过度仰头,采用改良的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以防止进一步损伤脊髓等。

    人工呼吸: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在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持续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的气体进入患者肺部。对于儿童患者,人工呼吸的潮气量以看到胸廓起伏为宜;婴儿患者则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方式,潮气量更小。人工呼吸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患者的氧合。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基本操作步骤相似,但在操作力度、幅度等方面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和婴儿的心肺复苏操作力度要比成人轻,这是因为儿童和婴儿的身体组织较为脆弱。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心脏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更要准确规范地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因为这类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同时,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周围人员应迅速行动起来,尽早实施心肺复苏,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