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骨折正确垫腿的方法

骨折正确垫腿的方法

2025年10月11日 20:38:51
病情描述:

骨折正确垫腿的方法

医生回答(1)
  • 程立明
    程立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向他提问

    骨折正确垫腿目的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具体操作是患者仰卧位伸直骨折下肢,选合适垫子从足跟部向上垫起使下肢呈15°-30°抬高,不同年龄、身体状况患者有调整,需定时调整位置高度,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一、垫腿的目的

    骨折后垫腿主要是为了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例如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通过适当垫高腿部,可利用重力作用,使血液和淋巴液更顺畅地回流,减少局部血液淤积,从而缓解肿胀程度,这对于骨折的恢复以及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二、垫腿的具体操作

    1.体位准备:患者需仰卧位,将骨折的下肢伸直。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完全,在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额外损伤。

    2.垫子选择与放置:选择质地柔软、厚度适中的垫子,如棉垫等。将垫子放置在下肢下方,从足跟部开始向上垫起,使下肢呈轻度抬高状态,一般建议将下肢抬高15°-30°左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抬高角度可略有调整,儿童可根据其耐受程度适当调整,但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低则达不到减轻肿胀的效果。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其下肢血液循环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垫腿时要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情况,如发现下肢颜色、温度等有异常变化,应及时调整垫腿的高度和方式。

    三、注意事项

    1.定时调整:要定时调整垫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每隔1-2小时可稍微调整一下,以保持下肢处于较为舒适且有利于消肿的体位。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更要注意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引起压疮等并发症。

    2.观察反馈:密切观察患者垫腿后的反应,包括肿胀情况、疼痛变化以及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情况等。如果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当前垫腿方式,并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对于老年骨折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垫腿过程中更要加强观察,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对体位变化的耐受性较差。

    总之,骨折正确垫腿需要选择合适的垫子、保持适当的体位、定时调整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在垫腿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注意相关事项。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