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问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原理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排出,经皮胆红素达标准时可进行,特殊人群需评估;药物治疗可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封闭受体减轻溶血;换血疗法换出胆红素等防止核黄疸,达换血指征时进行;还有保暖、保证喂养、密切监测等支持治疗,医生会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并观察病情。
适用情况:一般经皮胆红素水平达到相应日龄、体重对应的光疗标准时可进行光照疗法,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光疗及调整光疗方案。例如,出生24小时内的早产儿,若胆红素水平较高,就需要密切监测并考虑光疗。
药物治疗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可封闭巨噬细胞Fc受体,减少红细胞破坏。适用于重症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溶血程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比如,当患儿溶血严重,胆红素上升较快时,可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换血疗法
原理:通过换出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适用情况:当患儿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如血清胆红素水平已达到换血指征时,需进行换血疗法。对于早产儿、合并酸中毒、贫血等情况的患儿,换血指征可能会提前,需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换血。例如,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20mg/dl),早产儿体重1500g者>256μmol/L(15mg/dl)、体重1200g者>205μmol/L(12mg/dl)时可考虑换血。
其他支持治疗
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黄疸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暖,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5℃,避免因体温过低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加重黄疸。
喂养:保证患儿充足的热量摄入,早期提倡尽早喂养,以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肠肝循环,从而减轻黄疸程度。对于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需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监测: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水平、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指标,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每1-2小时监测经皮胆红素水平,根据结果调整光疗等治疗措施。
对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需由专业的儿科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如日龄、体重、胆红素水平、一般状况等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