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2025年10月11日 13:11:08
病情描述: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方法

医生回答(1)
  • 陈聚伍
    陈聚伍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静脉输液外渗需立即停止输液,评估外渗情况,根据药物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局部封闭、冷敷或热敷等,抬高患肢,记录观察并进行心理护理,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操作需更轻柔、观察更细致、处理更谨慎,要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

    一、立即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静脉输液外渗,应立刻拔除针头,避免外渗情况进一步加重。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操作需轻柔,防止因哭闹等因素增加操作难度和对患儿造成额外伤害。

    二、评估外渗情况

    观察局部表现:查看外渗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范围等。若为婴幼儿,因其皮肤薄嫩,观察更为细致,需留意是否有皮疹、水疱等情况出现,通过这些表现初步判断外渗物质对局部组织的影响程度。

    三、根据外渗药物性质采取相应措施

    刺激性药物外渗:

    局部封闭:可使用0.25%-0.5%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对于婴幼儿,要严格控制利多卡因的用量,因为婴幼儿代谢功能相对不完善,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冷敷或热敷: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发疱性刺激性药物外渗早期(通常在24小时内)可采用冷敷,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而对于发疱性药物外渗早期也可冷敷,但如果是某些特定药物可能需要热敷,不过需依据药物具体性质准确判断。对于婴幼儿,冷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冻伤,可垫上毛巾等;热敷时要密切观察局部反应。

    发疱性药物外渗:

    除上述局部封闭、冷敷或热敷等措施外,要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如皮肤科等,评估外渗部位组织损伤情况。婴幼儿发疱性药物外渗更需谨慎处理,因为其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组织修复能力相对成人有差异,要密切监测局部变化,防止出现严重的组织坏死等情况。

    四、抬高患肢

    将外渗部位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婴幼儿,可适当垫高肢体,但要注意舒适体位,避免影响血液循环的同时让患儿感到不适。

    五、记录与观察

    详细记录外渗的时间、药物名称、浓度、外渗的量、局部处理措施及局部皮肤变化等情况。并持续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外渗部位的进展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增加观察频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六、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安抚,解释外渗的处理措施和预后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婴幼儿可能因身体不适和环境变化产生哭闹等情绪,家属也会担心患儿情况,要耐心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