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以康复行走问
骨折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以康复行走
-
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及健侧肢体未固定关节活动,中期2-3周后开展患肢关节活动度及助力运动训练,后期4-6周后进行部分负重及平衡协调训练,训练中需定期复查并保证营养支持,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内)
1.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针对患肢肌肉开展等长收缩,以股四头肌、腓肠肌为例,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日进行3-4组。此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于老年人,需把控力度,避免因力度过大引发不适;儿童则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防止受伤导致二次损伤。
2.健侧肢体及未固定关节活动:进行健侧肢体正常活动以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例如活动肩关节等未受骨折影响的关节,老年人因关节灵活性可能稍差,需缓慢进行活动;儿童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性和适度性。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2-3周后)
1.关节活动度训练:依据骨折愈合状况,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开展膝关节、踝关节等患肢关节的屈伸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角度,如从较小的屈伸范围开始,逐渐增大至接近正常活动度。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训练时需监测身体状况,确保训练安全,儿童活动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
2.助力运动:借助弹力带或他人辅助进行患肢小范围助力运动,逐步增强肌肉力量。比如利用弹力带进行患肢的拉伸助力运动,老年人进行助力运动时要注意辅助力量的适度,儿童需在成人协助下进行,保证运动安全。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4-6周后)
1.负重训练:骨折初步愈合后,开始部分负重训练,可使用拐杖辅助站立、行走,逐步增加负重重量和行走距离。老年人进行负重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平衡,防止摔倒,需选择平稳的地面并缓慢进行;儿童要确保训练环境安全,逐步适应行走过程。
2.平衡与协调训练:开展单腿站立、原地踏步等平衡和协调训练,进一步恢复行走能力。老年人平衡能力可能下降,训练时可选择有扶手等辅助设施的环境;儿童要在安全的空间内进行,避免意外发生。
四、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训练过程中需定期复查,依据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确保康复训练科学合理。
2.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摄入,促进骨折愈合及身体恢复,老年人和儿童都需注重营养均衡,老年人可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儿童要保证营养全面以支持骨骼生长。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