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什么原理问
心肺复苏什么原理
-
心肺复苏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原理包括胸外按压模拟心脏泵血形成人工血液循环、人工呼吸纠正缺氧状态、电除颤对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跳骤停关键抢救,还提及不同年龄段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的具体要求及早期除颤重要性。
胸外按压:通过外力按压胸部,使胸腔内压力发生变化,形成人工的血液循环。正常情况下,心脏依赖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而胸外按压模拟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当对胸部进行按压时,胸腔内压力升高,迫使心脏内的血液流出,流向重要脏器,尤其是大脑和心脏本身;放松按压时,胸腔内压力降低,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为下次按压泵血提供基础。例如,研究表明,胸外按压可以维持一定的脑灌注压,保证大脑等重要器官在心跳骤停时仍能获得部分血液供应,为后续的心肺复苏成功奠定基础。对于儿童和成人的胸外按压,按压部位、深度等有不同要求,儿童是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儿童约5cm),成人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这些不同要求是基于不同年龄段人体胸廓结构和生理特点决定的。
人工呼吸:通过人工的方法向患者肺部输送氧气,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心跳骤停后,人体很快会出现缺氧,而缺氧会导致重要脏器功能迅速恶化。进行人工呼吸时,施救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可以通过气道进入患者肺部,改善患者的氧合。例如,标准的人工呼吸要确保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为有效。对于儿童和成人的人工呼吸方式基本相同,但婴儿由于胸廓脆弱,人工呼吸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造成损伤。
电除颤:对于由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跳骤停,电除颤是关键的抢救措施。心室颤动时,心脏的跳动是无序的,无法有效泵血。通过电除颤仪释放特定能量的电流,可以使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节律,让心脏恢复窦性心律。例如,早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每延迟1分钟进行电除颤,患者的生存率大约下降7%-10%。在进行电除颤时,要确保患者处于干燥的环境,施救者不能接触患者,以保证除颤安全有效。对于儿童患者,电除颤的能量选择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婴儿一般使用儿童专用电极片,能量选择通常为2焦耳/千克,儿童首次除颤能量可以选择2焦耳/千克,如果第一次除颤无效,可考虑使用4焦耳/千克等更高能量,但要严格遵循电除颤设备的操作规范。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