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骨折恢复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问
手臂骨折恢复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
骨折康复分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开展邻近关节及骨折部位轻度活动,后期进行骨折部位全面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各阶段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循序渐进促进手臂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中期(3-6周)
邻近关节活动:当骨折部位有一定稳定性后,可开始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比如,手臂骨折时,可进行肩部、腕关节等的活动。肩部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动作,每次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腕关节可做屈伸、桡偏、尺偏等活动,同样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此阶段活动范围可逐渐增大,但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对于儿童,家长需引导其正确进行关节活动,避免因不配合导致活动不到位;老年人则更要缓慢进行关节活动,防止因关节灵活性下降而出现损伤。
骨折部位轻度活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进行骨折部位的轻度活动,如骨折在上臂,可在固定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上臂的轻度旋转等活动,但幅度要小,以不引起骨折部位明显疼痛和移位为准。例如,每次旋转可在小范围内缓慢进行,重复5-10次,每天2-3次。这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刺激骨折愈合,同时锻炼相关肌肉力量。
后期(6周后)
骨折部位全面活动:当骨折临床愈合后,可逐渐增加骨折部位的活动范围。比如,手臂骨折可进行全方位的旋转、屈伸等活动,活动幅度可逐渐接近正常范围。可进行手臂的上举、后摆等动作,每次活动可持续1-2分钟,每天3-4次。同时,可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手持轻量物体进行屈伸锻炼,轻量物体的重量可从0.5-1千克开始,逐渐增加重量,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2-3组。对于儿童,随着骨折愈合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难度,但要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避免因活动过度导致关节劳损等问题。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在骨折恢复期后期,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如穿衣、洗漱、拿取物品等。通过这些训练使手臂功能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练习用受伤手臂慢慢拿起杯子喝水、慢慢穿上袖子较宽松的衣服等。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再次受伤。儿童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家长要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确保其安全完成各项活动;老年人则要更加小心谨慎,防止因平衡等问题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