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的特征问
化脓性骨髓炎的特征
-
化脓性骨髓炎分急性和慢性,全身症状上急性起病急骤有高热等,慢性相对较轻;局部症状急性早期剧痛等,后期可形成窦道等,慢性有窦道等表现;影像学上X线早期不明显后期有破坏等,CT对骨质等显示更清,MRI早期能显示病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性白细胞等升高,慢性可能无明显异常,血培养急性可阳性,局部穿刺液可查脓细胞、细菌等。
局部症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局部患处疼痛明显,表现为持续性剧痛,患肢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局部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有压痛。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脓肿,脓肿穿破皮肤后可形成窦道,窦道经久不愈,不断有脓液流出,有时还可排出死骨。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部可见窦道形成,窦道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窦道间断性流出少量脓液,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窦道可再次红肿、疼痛,甚至破溃流脓。局部骨骼可能增粗、变形,皮肤菲薄、色泽暗,长期不愈的窦道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尤其是慢性窦道存在多年的患者。
影像学特征
X线检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X线表现可不明显,一般在发病后10-14天可见骨质破坏,表现为骨小梁模糊、消失,出现低密度区。随着病情发展,可见骨膜反应,呈现为层状或花边状高密度影。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可见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有时可见死骨,死骨表现为高密度的游离骨块。
CT检查:CT对于骨质破坏、死骨及窦道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骨髓炎病变的范围,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髓炎,如脊柱骨髓炎等,CT能清楚显示椎体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
MRI检查:MRI在骨髓炎早期就能显示病变,表现为骨髓内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异常信号影,能清晰显示骨髓炎累及的范围,包括骨髓、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情况,对于判断脓肿的形成等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出现核左移现象。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血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血培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血培养可阳性,尤其是在急性期高热时进行血培养,能培养出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局部穿刺液检查:对病变部位进行穿刺,抽取穿刺液进行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可发现大量脓细胞和细菌,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有助于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