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什么引起的问
急性膀胱炎是什么引起的
-
急性膀胱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大肠埃希菌等常见,其他病原体也可致病)、尿路梗阻(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等致尿液引流不畅易引发)、机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易感染)、医源性因素(导尿操作、膀胱镜检查等致细菌侵入)。
其他病原体:变形杆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急性膀胱炎,但相对大肠埃希菌而言比例较低。例如变形杆菌感染可能与患者存在尿路结石等基础疾病有关,结石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从而引发膀胱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到达膀胱引起炎症。
尿路梗阻
尿道结石:尿道内的结石会阻碍尿液的正常排出,使膀胱内尿液潴留,尿液中的细菌不易被冲刷排出,容易在膀胱内繁殖引发感染。比如男性尿道有生理性狭窄部位,若存在结石堵塞,更易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增加急性膀胱炎的发病几率。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尿路梗阻,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为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从而引发急性膀胱炎。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50岁以上男性中较多见,这也是该年龄段男性急性膀胱炎的常见诱因之一。
机体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难以有效杀灭侵入膀胱的细菌,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膀胱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长期高血糖环境还会导致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增加感染的易感性。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被抑制,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急性膀胱炎。这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因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显著降低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医源性因素
导尿操作:进行导尿时,若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或者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就会破坏尿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使细菌容易侵入膀胱引发感染。例如,在医疗机构中,因病情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急性膀胱炎的发生率较高。一般导尿管留置超过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会大幅增加,每留置1天,感染的风险大约增加5%-10%。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会损伤膀胱黏膜,导致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虽然检查时会采取一定的消毒等措施,但仍存在感染风险。检查后患者需要注意观察尿液情况,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要警惕急性膀胱炎的发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