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人脑中的多巴胺与内啡肽有何区别

人脑中的多巴胺与内啡肽有何区别

2025年10月11日 14:42:34
病情描述:

人脑中的多巴胺与内啡肽有何区别

医生回答(1)
  • 陈文雄
    陈文雄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多巴胺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由酪氨酸经酶促反应合成,主要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等部位产生,参与运动控制、奖励与动机、情绪调节,其水平受多种因素调节且不同人群有相应差异;内啡肽属内源性阿片肽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经前体蛋白加工而来,由垂体、下丘脑等部位神经元合成且广泛分布,有疼痛调节、情绪改善功能,其分泌受运动等因素影响且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时反应有差异。

    一、定义与化学结构

    1.多巴胺: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化学结构为3,4-二羟基苯乙胺,由酪氨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

    2.内啡肽:属于内源性阿片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通过基因编码的前体蛋白加工而来。

    二、产生部位

    1.多巴胺:主要由中脑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ventraltegmentalarea(VTA)等部位产生,还分布于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等区域。

    2.内啡肽:由垂体、下丘脑等部位的神经元合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多个脑区广泛分布,如脊髓、脑干等部位也有内啡肽存在。

    三、功能作用差异

    1.多巴胺的主要功能

    运动控制: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参与调节运动,帕金森病患者因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会出现运动迟缓、震颤等症状。

    奖励与动机:VTA-伏隔核多巴胺通路与奖赏机制相关,参与药物成瘾、进食、性等行为的动机调控。

    情绪调节:与情绪的稳定和愉悦感产生有关,多巴胺功能异常可能与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相关。

    2.内啡肽的主要功能

    疼痛调节:内啡肽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传递,产生镇痛作用,运动、疼痛等刺激可促进内啡肽分泌。

    情绪改善:能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情绪,运动时内啡肽分泌增加可缓解压力和焦虑,例如长时间运动后常出现的“欣快感”与内啡肽有关。

    四、调节因素及人群差异

    1.多巴胺的调节与人群

    多巴胺水平受神经递质间相互作用、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多巴胺受体)等因素调节。老年人多巴胺分泌减少,可能出现运动功能减退等问题,需关注其运动能力和认知情绪变化;儿童时期多巴胺系统尚在发育中,某些神经发育障碍可能涉及多巴胺调节异常。

    2.内啡肽的调节与人群

    内啡肽分泌受运动、疼痛、应激等因素影响,运动时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时内啡肽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儿童运动时需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以合理促进内啡肽分泌来改善情绪和缓解轻度疼痛,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老年人运动也可通过内啡肽分泌起到改善情绪和辅助缓解慢性疼痛的作用,但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