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宝宝走路踮脚怎么办

宝宝走路踮脚怎么办

2025年10月11日 12:12:05
病情描述:

宝宝走路踮脚怎么办

医生回答(1)
  • 谢幼专
    谢幼专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宝宝刚开始走路偶尔踮脚可能是正常的,如发育阶段特点或模仿行为,但持续踮脚需考虑异常,可能是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病变或跟腱短缩等肌肉骨骼问题。生理性因素可通过让宝宝在安全地练习、引导正确姿势改善,病理性因素则需及时就医,经检查后脑瘫需康复训练,跟腱短缩可能需手术及康复训练,家长要密切观察,超3个月或伴其他异常需尽早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并提供良好学步环境和引导。

    一、正常与异常的初步判断

    宝宝刚开始走路时,偶尔踮脚可能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宝宝的运动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还不够精准。但如果宝宝持续踮脚,就要考虑异常情况。比如神经系统病变,像脑性瘫痪,可能存在脑部损伤导致肌肉张力异常;还有跟腱短缩等肌肉骨骼方面的问题也会引起踮脚。

    二、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生理性因素

    1.发育阶段特点:6-18个月的宝宝处于学步初期,下肢力量不足,平衡感在逐步建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偶尔踮脚情况。此时家长可让宝宝在安全、柔软的地面(如室内铺有地垫的区域)多练习行走,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随着宝宝月龄增加,运动能力逐步发展,这种生理性踮脚会逐渐改善。

    2.模仿行为:宝宝可能模仿周围人的走路姿势等出现踮脚。家长要及时引导宝宝学习正确的走路姿势,用积极的方式纠正,比如通过做游戏,引导宝宝像小鸭子、小兔子等正确走路,吸引宝宝模仿正确步态。

    (二)病理性因素

    1.脑性瘫痪:如果宝宝除了踮脚外,还伴有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不能抬头、4个月不能伸手抓物等)、姿势异常(如四肢僵硬、角弓反张等)、智力发育迟缓等情况,要高度怀疑脑性瘫痪。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儿童康复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等检查,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如通过康复师指导进行针对性的肌肉拉伸、平衡训练等康复治疗。

    2.跟腱短缩:宝宝如果有跟腱短缩,会表现为踮脚且跟腱部位外观可能有异常,活动踝关节时发现活动度受限。这种情况需要由骨科医生评估,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跟腱延长等手术治疗,但手术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并且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来恢复正常步态。

    三、观察与就医建议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踮脚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果宝宝踮脚情况持续超过3个月,或者同时出现上述病理性因素相关的其他异常表现,如肢体活动不对称、伴有异常哭闹等,应尽早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康复科等相关科室就诊,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宝宝提供良好的学步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促进宝宝正常运动发育。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