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名词解释是什么问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是什么
-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不同人群按压部位、深度、频率不同)、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等)、人工呼吸(不同人群方式不同),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及时有效心肺复苏可提高生存率和预后质量,超一定时间开始则严重后果概率升高,儿童因自身特点及时心肺复苏更重要。
一、操作步骤相关
1.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要点:患者应平卧在坚硬的平面上,如地板或硬板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手指交叉抬起,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有节奏地垂直下压,成人按压深度一般为5-6厘米,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对于儿童患者(1-8岁),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厘米,频率同样为100-120次/分钟;婴儿(1岁以下)则用两手指按压胸骨中央,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胸外心脏按压的作用是通过机械挤压心脏,维持血液循环,为重要脏器提供血液灌注。
2.开放气道
操作要点: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有仰头抬颌法。对于无颈部创伤的患者,施救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向上抬颌,使气道充分开放。这样做是为了清除气道内可能存在的异物,如呕吐物等,保证气体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3.人工呼吸
操作要点:在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对于成人,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看到胸廓起伏即可,每次吹气量约500-600毫升。对于儿童和婴儿,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注意力度,避免过度通气。人工呼吸的目的是向患者肺部输送氧气,维持氧合。
二、适用情况
心肺复苏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例如触电、溺水、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等情况。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多与溺水、窒息、严重感染等有关,而成人则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患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更容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此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三、重要性及预后影响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显著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质量。如果在心跳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并且在8分钟内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患者的生存机会会大大增加;而如果超过10分钟才开始心肺复苏,患者的脑损伤等严重后果发生的概率会明显升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及时心肺复苏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儿童的心肺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心跳呼吸骤停后病情恶化更快。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