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理解失眠症

如何理解失眠症

2025年10月11日 18:39:42
病情描述:

如何理解失眠症

医生回答(1)
  • 黎钢
    黎钢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失眠症是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为主要表现可致日间疲劳等功能障碍的睡眠障碍,临床表现有夜间睡眠问题及日间相关症状,病因包括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诊断依据国际标准需综合评估满足相应条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影响因素及干预要针对不同情况,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药物使用谨慎。

    一、定义

    失眠症是一种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可导致日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二、临床表现

    1.夜间睡眠问题:包括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中频繁觉醒、早醒且无法再次入睡等。

    2.日间相关症状:日间可出现疲劳、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长期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三、病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年龄:儿童因作息规律未完全建立、学习压力等易失眠;老年人因生物钟改变、夜间尿频等生理变化更易出现失眠。

    性别:女性在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因激素变化等因素较男性更易受失眠影响。

    2.心理因素:长期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干扰睡眠节律,引发失眠。

    3.生活方式因素:作息不规律、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过量摄入咖啡因或尼古丁、睡前剧烈运动等均可影响睡眠。

    4.疾病因素:慢性疼痛、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导致睡眠紊乱。

    四、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需综合患者病史、睡眠日记记录、睡眠监测(如多导睡眠图)等评估,通常需满足每周至少3次失眠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且导致日间功能受损。

    五、分类

    1.原发性失眠:无明确器质性病因,与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

    2.继发性失眠: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失眠。

    六、影响因素及干预原则

    1.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需关注作息规律培养,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家长可协助建立固定睡眠程序。

    老年人:需评估是否存在夜间尿频、疼痛等影响睡眠的躯体问题,优先通过非药物方式调整睡眠,如改善睡眠环境、适度日间活动。

    2.性别因素应对

    女性特殊时期:经期需注意腹部保暖,孕期避免随意用药,可通过放松训练缓解失眠;更年期可咨询医生进行激素水平评估及针对性调整。

    3.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固定起床和睡觉时间;改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适宜温度。

    认知行为疗法(CBT-I):通过改变不良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改善睡眠,是首选非药物干预方式。

    4.药物干预原则

    优先非药物干预,药物使用需谨慎,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老年人用药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