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尿病足坏疽什么原因

糖尿病足坏疽什么原因

2025年10月11日 11:32:31
病情描述:

糖尿病足坏疽什么原因

医生回答(1)
  • 李启富
    李启富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足坏疽由血管病变(大血管致下肢血供减少、微血管影响局部营养代谢)、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致难发现微小损伤、运动神经致足部畸形溃疡)、感染(血糖高易感染加重坏死)、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利于细菌繁殖且影响组织修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例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导致下肢血液供应减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坏疽。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流缓慢,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等,影响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清除,使得足部组织更容易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增加坏疽发生的可能性。

    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感觉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可能无法感知足部的疼痛、温度变化、异物等刺激,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足部的微小损伤,如擦伤、水疱等,这些微小损伤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继发感染,进而发展为坏疽。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足部有小的创伤却未察觉,最终引发严重感染导致坏疽。这种情况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较为多见,病程越长,神经病变发生的概率越高。

    运动神经病变:运动神经受损会导致足部肌肉失去正常的神经支配,出现肌肉萎缩、足部畸形等改变,如鸡爪足、hammer足等。足部畸形使足部受力不均,局部组织承受压力增大,容易发生溃疡,进而引发坏疽。

    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足部皮肤破损后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坏死,促进坏疽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足部有一个小的伤口,在高血糖环境下,细菌容易滋生繁殖,感染扩散,使坏疽范围扩大。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更容易遭受感染的侵袭,尤其是足部感染难以控制,容易迁延不愈。

    血糖控制不佳

    长期高血糖状态为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同时也影响了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得足部组织难以修复,容易发生坏疽。对于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风险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年轻患者若不重视血糖控制,同样可能较快出现糖尿病足坏疽相关并发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