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儿尿路感染有何特点

小儿尿路感染有何特点

2025年10月11日 19:47:06
病情描述:

小儿尿路感染有何特点

医生回答(1)
  • 陈俊星
    陈俊星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尿路感染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定位较困难、易复发和再感染、与解剖生理特点相关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等情况,临床表现新生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婴儿期仍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难准确表达,幼儿期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定位困难因上下尿路感染表现有时无明显区别,复发多因治疗不彻底,再感染与小儿自身特点有关,解剖上女婴尿道短等、男婴有包茎等易致感染,生理上膀胱容量小等易感染,尿常规可辅助判断,尿细菌学检查可确诊,反复等需影像学检查了解解剖结构异常。

    婴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烦躁、哭闹、腹泻等,局部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表述难以准确表达,可表现为排尿时哭闹、尿布有异常气味等。

    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可出现腹痛、遗尿等,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表现为不能控制排尿,尿痛表现为排尿时哭闹不安。

    定位较困难

    小儿尿路感染定位较为困难,因为小儿尿路解剖生理特点使得上、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时无明显区别。但一般来说,上尿路感染常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更明显,下尿路感染主要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但仅通过症状区分并不绝对准确,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进一步判断。

    易复发和再感染

    复发:多是因为治疗不彻底,在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且致病菌与原先感染的相同。多见于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不足等情况,小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治疗不规范易导致复发。

    再感染:指上次感染已治愈,再次由不同菌株引起的感染。小儿尿道短、局部防御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使其容易再次遭受细菌侵袭而发生再感染。

    与解剖生理特点相关

    解剖方面:女婴尿道短,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污染;男婴常有包茎、包皮过长等,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容易出现尿潴留而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生理方面:小儿膀胱容量较小,排尿次数多,且自身的抗菌能力相对较弱,如尿液中杀菌物质含量少等,这些生理特点都使得小儿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实验室检查特点

    尿常规:离心尿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考虑尿路感染;若有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红细胞也可增多,严重感染时可有蛋白尿。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10-10CFU/ml为可疑,需复查;<10CFU/ml可能为污染。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阳性,不论菌数多少,均可确诊。

    影像学检查特点

    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或迁延不愈的小儿,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等,以了解尿路有无畸形等解剖结构异常情况。小儿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等因素影响,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一般优先选择无创的检查方法。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