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怎么诊断问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怎么诊断
-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诊断通过病史采集(考虑年龄因素、生活方式与病史)、临床表现观察(早期、中期及后期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测定、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多方面综合进行,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救治措施。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和耐受情况不同,儿童因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发生中毒,需详细询问儿童的用药情况,包括是否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等。对于成人,要了解近期用药史,是否因发热、疼痛等自行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如感冒药、止痛药等多种复方制剂中可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生活方式与病史: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其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风险更高,且中毒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在采集病史时需着重询问既往肝脏疾病史,如肝炎、肝硬化等。
临床表现观察
早期表现:在服用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后的短时间内(一般数小时内),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的恶心、呕吐、乏力等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时间推移,若中毒情况发展,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等肝脏相关区域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后会损伤肝细胞。
中期及后期表现:中毒进一步发展,会逐渐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如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还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因为肝脏受损影响了凝血因子的合成。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以及急性肾功能损伤相关表现,如少尿、无尿等。
实验室检查
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测定:在怀疑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时,及时检测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一般在服药后4小时左右检测较为准确,根据血清浓度可以判断中毒的严重程度。例如,血清浓度超过一定阈值(不同检测方法阈值略有差异,通常成人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150mg/L可考虑中毒可能),结合临床表现等可辅助诊断。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中毒患者的ALT、AST会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受到损伤;胆红素水平升高,提示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则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肝脏受损的程度。
肾功能检查:如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是否存在急性肾功能损伤。若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性肾病,肌酐和尿素氮会升高,反映肾功能出现异常。
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明确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