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问
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
失血性休克现场急救先初步评估处理,包括摆休克体位、止血等;然后补充血容量,先晶体液后胶体液;接着进行病因治疗,如控制出血源等;最后监测生命体征、脏器功能等并进行后续支持治疗,持续关注各指标调整方案,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现场急救
1.初步评估与处理:首先迅速评估患者意识、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休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若有明显外出血,应尽快采用加压包扎、填塞或止血带等方法止血,止血带使用时需记录时间,每1小时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证有效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90%。
二、补充血容量
1.晶体液补充:首选平衡盐溶液,快速静脉输注,成人一般首剂可输注1000-2000ml,儿童按20ml/kg快速输注,以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纠正组织低灌注。晶体液主要是补充细胞外液的丢失,维持电解质平衡。
2.胶体液补充:在晶体液补充后若仍有休克表现,可考虑使用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等,成人可输注500-1000ml,胶体液能较长时间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血管内液体外渗。对于儿童,胶体液的选择和用量需根据体重、病情等精确计算。
三、病因治疗
1.控制出血源:如果是外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需进一步进行手术探查止血,如腹部外伤引起的肝脾破裂出血则需急诊手术止血;若是妇产科出血如产后大出血,需采取子宫按压、宫腔填塞等措施止血,必要时行子宫动脉结扎等手术。
2.治疗其他病因:若是消化道溃疡出血导致,需进行抑酸、内镜下止血等处理;若是血管破裂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失血,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介入或手术治疗。
四、监测与后续处理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儿童,因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更需密切关注心率、末梢循环等变化,心率儿童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根据年龄调整判断标准。
2.脏器功能监测:监测尿量,成人要求尿量≥0.5ml/(kg·h),儿童按年龄有相应的尿量标准,以评估肾脏灌注情况;同时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了解贫血程度、凝血状态及酸碱平衡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特别关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对休克的耐受能力更差。
3.进一步支持治疗: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支持治疗,如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若存在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碳酸氢钠等;对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倾向的患者,需采取相应的器官功能支持措施,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综合治疗。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