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栓塞病因问
心源性脑栓塞病因
-
心源性脑栓塞是血液中栓子入脑动脉致脑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病因包括心房颤动(最常见,与多种因素有关)、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心肌梗死(梗死部位易形成血栓)、心肌病(心肌结构功能异常致血栓)、心脏黏液瘤(瘤体碎屑等可形成栓子)、卵圆孔未闭(静脉栓子可经未闭卵圆孔入脑动脉)。
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形成血栓。据统计,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是非心房颤动人群的5-7倍,而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更高。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增长(老年人更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
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是较为常见的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时,左心房内血流缓慢且容易形成涡流,从而促进血栓形成。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等也可能导致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或血栓,这些栓子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引起栓塞。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与链球菌感染等因素相关,患者多有相应瓣膜病变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部位的心内膜表面不光滑,容易形成血栓。据研究,心肌梗死后1年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较高。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有关,患者多有胸痛等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且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导致心腔内血栓形成。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肥厚型心肌病则以心室肌肥厚为特征,这些病理改变都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心肌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心肌病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但都可能存在心功能受损及血栓形成的风险。
心脏黏液瘤:心脏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多为良性,瘤体表面的碎屑或肿瘤自身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导致脑栓塞。心脏黏液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发热、贫血等症状,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发现黏液瘤。
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左右心房之间的正常血流通道,通常在出生后1年左右闭合。如果卵圆孔未闭,在某些情况下(如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静脉系统的栓子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进而进入脑动脉引起脑栓塞。卵圆孔未闭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25%,其发生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年轻人中卵圆孔未闭导致脑栓塞的情况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