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患者应保持什么体位问
休克患者应保持什么体位
-
休克患者一般采平卧位,头和躯干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约15°-20°以维持重要脏器灌注,儿童休克患者调整体位要轻柔准确,老年休克患者需考虑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调整体位。
一、休克患者的合适体位
休克患者一般应采取平卧位,将患者头和躯干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约15°-20°的体位。这样的体位有以下好处:
(一)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1.头部及躯干抬高
头和躯干抬高可以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胸廓的扩张,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同时也能保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从生理角度看,人体的循环系统是一个整体,头部和躯干适当抬高时,心脏不需要过度向上做功来将血液泵向头部,有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保证脑部的血液灌注。对于不同年龄的休克患者,这种体位都有助于维持脑部的血液供应,因为脑部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良好的脑部灌注能保证其基本功能的维持。
2.下肢抬高
下肢抬高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休克时往往存在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可以增加回心血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保证包括肾脏等在内的其他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例如,对于儿童休克患者,由于儿童的血管弹性等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差异,但平卧位并适当抬高下肢的体位原则同样适用,通过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对儿童休克患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也非常重要;对于老年休克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硬化等问题,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有助于改善心输出量,维持各脏器灌注。
二、特殊人群的体位注意事项
(一)儿童休克患者
1.体位调整的特殊性
儿童的骨骼、肌肉等生理结构与成人不同,在调整休克患者体位时,要更加轻柔准确。儿童休克患者采取平卧位并适当抬高头胸部和下肢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因体位不当造成二次损伤。例如,儿童的颈椎相对脆弱,在调整头部位置时要格外小心,确保头部和躯干的抬高角度合适,一般头和躯干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约15°-20°即可,要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和体型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既能促进静脉回流,又不会对儿童的骨骼肌肉等造成不良影响。
(二)老年休克患者
1.体位调整的考虑因素
老年休克患者往往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在采取平卧位并抬高头胸部和下肢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情况。因为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体位的改变可能会对呼吸和循环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例如,头部和躯干抬高角度不宜过大,如果抬高角度过大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同时,下肢抬高的幅度也要适中,避免因下肢抬高幅度过大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或影响静脉回流的效果。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耐受情况来精细调整体位,以达到最佳的维持脏器灌注的效果,同时减少对心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