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操作问
心肺复苏的操作
-
心肺复苏操作包括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胸外按压(确定位置、手法、频率、深度)、开放气道(清除异物、仰头抬颌或双手托颌法)、人工呼吸(口对口,双人和单人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比例30:2),儿童和婴儿有特殊注意事项,要持续心肺复苏并等待专业人员后续处理及针对患者基础疾病等进一步处置,密切观察儿童婴儿生命体征避免二次伤害。
一、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
1.环境评估: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平坦的地面或床面,确保周围环境无危险因素,如避免在交通要道、高温或低温环境等进行心肺复苏。
2.判断患者反应: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确认患者有无反应,一般在5-10秒内完成判断。若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为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二、胸外按压
1.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按压手法:抢救者用手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手指交叉互扣,双臂伸直,凭借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3.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
4.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但不超过6cm,儿童和婴儿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儿童约5cm。
三、开放气道
1.清除异物:如果患者口中有异物,应迅速清除,如用手指掏出可见的异物等。
2.仰头抬颌法:抢救者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以开放气道。对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应采用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避免颈部扭曲。
四、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量以看到胸廓起伏为宜。如果是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单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比例也是30:2。
五、儿童和婴儿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1-8岁):胸外按压用一只手或双手按压,按压深度约5cm,频率至少100次/分钟;人工呼吸时,用口对口鼻呼吸法,吹气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通气。
2.婴儿(1岁以下):胸外按压用两手指(环抱法)或一只手的两手指按压,按压深度约4cm,频率至少100次/分钟;人工呼吸用口对口鼻呼吸法,吹气量要小,以胸廓微微起伏为准。
六、持续心肺复苏与后续处理
1.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
2.后续处理: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后,会进一步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如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击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等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后续还需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和婴儿,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避免因心肺复苏操作不当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