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护理操作问
心肺复苏护理操作
-
心肺复苏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后续处理。准备工作需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患者反应;操作步骤有胸外按压(定位置、手法、深度频率)、开放气道(依情况选方法)、人工呼吸(给有效通气);后续处理包括继续复苏并交接、复苏后监护及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心肺复苏的准备工作
1.环境评估
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远离危险区域,如避免在交通要道、有漏电隐患或有坍塌风险的地方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老年人可能更易在居家环境中发生心脏骤停,需要特别注意居家环境的安全排查;儿童可能在玩耍场所发生意外,要确保玩耍场地无潜在危险。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其发生心脏骤停时的环境评估同样要优先保障安全,避免加重病情的因素。
2.判断患者反应
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对于儿童,要轻柔但明确地进行判断,避免用力过度造成伤害;对于老年人,可能反应相对迟钝,需要更耐心且明确的呼唤和刺激。如果患者无反应,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二、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对于儿童,按压位置要根据年龄调整,婴儿是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儿童是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手法: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交叉抬起,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cm但不超过6cm,儿童约5cm,婴儿约4cm。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深度和频率进行操作,以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
2.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对于有颈部损伤风险的患者,要避免过度仰头,可采用双下颌上提法开放气道。儿童和婴儿开放气道时头部后仰程度要适度,婴儿头部后仰1-2cm即可,儿童头部后仰30度左右。
3.人工呼吸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先给予2次有效通气,每次通气时间不少于1秒。对于儿童,人工呼吸的气量要适中,以看到胸廓起伏为准;婴儿则更要注意气量的控制,避免过度通气造成伤害。
三、心肺复苏的后续处理
1.继续心肺复苏与专业急救人员交接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持续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当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后,要准确向其交接患者的病情、心肺复苏的过程等信息。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对于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加重出血情况。
2.复苏后的监护
患者被转运至医院后,要继续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包括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对于复苏后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如查找心脏骤停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不同年龄和基础疾病的患者,复苏后的监护重点和后续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复苏后要关注神经系统的恢复情况,老年人要注意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护。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