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怎么办问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怎么办
-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需从诊断评估、治疗措施、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预后随访等方面处理。诊断靠观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针对脑膜炎的抗感染及硬膜下积液的观察或穿刺引流;婴幼儿和儿童处理有不同注意事项;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出院后需定期随访。
一、诊断评估
1.临床表现观察: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患儿可能有原发病(化脓性脑膜炎)相关表现,如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同时可能出现头颅增大、前囟饱满或隆起、颅骨透光试验阳性等硬膜下积液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患儿表现有差异,婴儿前囟未闭,症状相对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头围变化等。
2.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可初步筛查硬膜下积液,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硬膜下积液的部位、范围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治疗措施
1.针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选用青霉素等,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可选用氨苄西林等,需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等原则,积极控制颅内感染,这是处理硬膜下积液的基础,因为颅内感染未控制可能导致硬膜下积液持续存在或加重。
2.硬膜下积液的处理
少量积液观察:若硬膜下积液量少,患儿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可先密切观察,部分少量积液可能会自行吸收,在此期间要持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包括神经系统体征、头围等。
积液较多或有症状时的穿刺引流:当硬膜下积液量较多,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等,或有局部压迫症状时,需进行硬膜下穿刺引流。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注意穿刺部位、深度等,避免损伤脑组织等重要结构。引流后可根据情况注入少量抗生素等,但需谨慎操作,密切观察患儿术后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由于颅骨骨缝未闭等生理特点,硬膜下积液的处理需更加谨慎。在诊断过程中要频繁监测头围、前囟情况,治疗时穿刺引流等操作要轻柔准确,密切观察术后是否出现惊厥、呼吸心率变化等情况,因为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颅内压变化等更敏感。
2.儿童:儿童相对婴幼儿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仍需关注其神经系统症状变化,在抗感染及硬膜下积液处理过程中,要保证营养供给,让患儿多休息,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家长要配合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演变。
四、预后及随访
1.预后情况:经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及适当的硬膜下积液处理,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但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积水等,这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硬膜下积液处理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2.随访:出院后需定期随访,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一般建议出院后1-2周复查头颅超声或CT等,了解硬膜下积液吸收情况及颅内感染控制情况,同时观察患儿生长发育、智力、运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